多年后,我才了解这是外国人的“仁”。他们从小就被教导“接受”的礼节,不管喜不喜欢这个礼物,都得甜蜜地道谢,因为要谢的是礼物背后的心意,不是礼物本身,更不是礼物的价值。
天主堂本系劝人为善,圣祖仁皇帝(即康熙)时,久经先行。倘戕害民生,若是之惨,岂能容于康熙之世!即仁慈堂之设,其初意亦与育婴养济院略同,专以收恤贫民为主。每年所费银两甚钜。
另一位当选连任副总会长的区绮雯修女,广东高明县人,早年毕业于德贞女子中学,加入宝血女修会宣发初愿后,被派往台湾师范大学完成教育心理学学士课程,之后任教于德贞女子中学,其后曾被修会调派往台南任职宝仁小学校长
弟子规中也说:“泛爱众,而亲仁”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力所能及为他人提供方便,开车时让行,坐车时让座,在家敬老人,工作敬同事,“和有知识的人交谈”,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善爱滋养内心,以友善
礼仪中,教宗祈祷说,“富于仁慈和大爱的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求祢使教会因着圣神的作为,享有内在更新的喜乐,并以救恩和救赎为标志,行走于世界中”。
目前,最常用的华语《圣经》有方济会设于香港的思高圣经学会的官方版本,以及澳门乐仁出版社的《牧灵圣经》。
普世教会协会太平洋区办事处执行秘书菲吉安·费洛阿基陶·卡霍·特维(FijianFe’iloakitauKahoTevi)分享说,信仰组织的“专长”是仁慈和关怀。
嘉诺撒仁爱女修会的黄惠贤修女入会五十年,她介绍了自己的圣召历程。十岁那年受外籍修女的感动,引领我认识天主,最终选择修道。她说,教学工作有机会让学生认识信仰,正如她昔日在修女感染下认识天主。
知名华裔女作家张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正式职业是多伦多一家诊所的听力康复师。写作不为市场,不为赚钱,只为“还原内心的真实感动”。按照作者的说法,其创作的初衷是为“心灵余震”呐喊。
张利清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