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病人日不仅是祈祷和为教会益处牺牲受苦的时刻,更是召唤所有人从患病弟兄的面容上,认出为拯救人类死而复生的基督的圣容,教宗以特别的方式又一次关怀苦难中的人们,他用梵二神长《告贫困者、患病者及受苦者书》的话说
本来想着以卖血改变一下自己贫困的生活状况,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潘老的意料,1997年双庙村死了第一位卖血者,此后村子里开始陆陆续续地死人,严重的时候,一天竟去世6位。
关系,你们常常慷慨而又及时地奉献自己的心力,服务最软弱和最无助的人,你们是精神上的“母亲”,这种精神为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未来,有难以估算的价值,尤其是来自各地的天主教的修女们,有些是在危险的环境中,最贫困的国家里
二、教会不只是个慈善组织有些福传人员非常慷慨,不惜拿出自己的物品、金钱周济那些贫困的慕道者,善表赢得了慕道者的心,使他们确信,教会是个仁爱、慈善的教会。未慕道的人看到慕道者得到的“实惠”,也纷纷效仿。
现代人的渺小与贫困就在于此。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未得到的想要的,二是得到了想要的。”前者指的是欲望,后者说的是欲望满足后的灵魂空虚无聊。二者的冲突构成了人性之永恒。
非洲赞比亚教友不惜借债购买圣经尽管非洲人民处在严重的经济贫困状态下,但是,他们仍强烈希望认识天主。圣诞瞻礼期间,在总主教区及当地平信徒的支持下,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圣经宣传活动。
姥姥家在距济南城区约30华里的瓦峪村,那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过去那里的教友很多,也很热心。文革时教堂被占,堂内物品被洗劫一空。多年来,那里的教友渐渐的冷淡了,有的甚至丢弃了信仰。
因着这样的神恩,我们得以认识真正的生活价值不在于昙花一现的现世财富,而在于和贫困的人士分享自己的所有”。
基督面对饥饿的群众,没有忽略问题,也没有发表一篇如何对抗贫困的精彩演说,而是行了增饼增鱼的奇迹。教宗说,面对饥饿危机,我们可以做些事情,做些卑微小事,小事也有显奇迹的力量。
在福音中,群众问洗者若翰应该做什麽,他说应该施行正义,关切贫困者的需求。教宗表示,洗者若翰的教导也适用於今日的信徒,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教宗说:有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