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史若望这么宣报说:“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
2012年6月12日,他被任命为天主教教育部成员,并于9月18日被任命为主教会议第十三届常务大会的主教。
然而,罗马并未使耶路撒冷黯然失色,圣地确实神圣,是天主降生成人这救恩事件实现的场所,教会历史的轴心和发源地,人类整个救恩史都围绕着这轴心运转。
这人类的呐喊与天主的回应的交织,是解读全部救恩史的关键。最后,教宗指出,圣咏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充满信心和安慰的祈求。受迫害的义人在耶稣内找到了自己的满全。
他说:我们也要在祈祷中学会越来越深入地进入以耶稣为巅峰的救恩史,在天主面前再次下定决心向祂的旨意开放,求祂赐予力量,一生遵循祂的意愿,服从祂为我们安排的爱的计划。
圣斯德望在殉道的时刻彰显了天主圣言与祈祷之间结出硕果的关系,他从默想救恩史,从看到天父的作为汲取力量,面对迫害他的人。教宗强调,我们的祈祷也必须从聆听天主圣言汲取养料。
我们应该研究和学习要理,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那前来拯救我们的天主子;可以懂得救恩史和圣父之爱的美好。教宗询问说:从《天主教要理》出版20多年来,有多少人曾经读过它呢?
传信部长激励大家反思美洲大陆五百多年福传史。我们需要反省:主宰我们教会的是什么?是保守的牧灵还是宣讲?是仅限于我们美洲或者拉丁美洲的牧灵还是面向全世界的牧灵?!
关于第二个中心思想,教宗解释说:“第二段诗歌的主旨是指出基督乃人类救恩史中的救主。基督的一切作为首先显示在他作为他的身体的头,也就是作为教会的头。
(见耶鲁大学史景迁著《利玛窦的记忆秘宫》)利玛窦在罗马学院求学时,正值不久前(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分裂言论,攻击罗马教会。因此,他是在持续不断的宗教派别间的论争中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