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讲话的要点触及土地、房屋和工作,他强调应该重振民主,消除饥饿与战争,保护每个人、尤其是穷人和受排斥者的尊严。教宗激昂的讲话既带来了希望,又提出谴责。
教宗表示:这是我在福音中找到的第一个把贫穷当作空想的例子。空想家不懂什么是爱,因为他不懂得奉献自己。 教宗继续说,犹达斯脱离群众,陷入了他的孤独,而他的这种自私态度不断恶化,直到背叛耶稣。
领洗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平均年龄较低,30岁以下者占60%(希望和未来);二是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中专以上占86%(有利福传),有如此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怎会为新的不来旧的走散而发愁呢?
这两位历史性人物代表了教宗方济各所梦想的为穷人的贫穷教会。
说着他就讲起了耶稣的故事:耶稣是君王,他降世救赎人类,生于贫穷,长于微贱,死于羞辱,一生与穷人微贱者为伍,为穷人微贱者病弱者服务,他一生勤劳苦干,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人……这样,
曾经在红地毯上所缔结的神圣盟约,无论谁不兑现,也难免于天主的惩罚,就像一纸商业合同,签约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违约者必将遭受重罚。
亲身地接触受苦者,贫穷者和历史中的受害者为现在的人们能是一个唤醒他们使命感的良机。我们也应该给他们用创新和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人生目标的空间。
这起案件,唯独涉案女性独自一人承担所有的后果,她既是被凌辱者,又是被审判者,其面临的是生死关头。
教宗感谢他们为最贫困和弱势者所做的一切,并向「在世界各地生活及工作的所有方济各会弟兄们」致意。他们都「蒙召成为微末」,正如圣方济各表明的意愿,按照舍弃所有世间财富的逻辑,全然奉献於天主。
耶稣也抛开了家和惯常的事务来到约旦河,来到正在聆听洗者若翰讲话的群众间,并和众人一样排队等候接受洗礼。”当若翰见到耶稣,立刻直觉到这人非常特殊,是他所等待而且一生要为其而活的充满奥秘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