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也未能避免这样的威胁,它会让人陷入形式的世俗精神。试探耶稣的魔鬼卖弄自己有修养,正是以绅士、骑士的面目出现,而且引用圣经,似乎是个神学家。
但是教宗介入世俗的气候变化问题,在以往没有先例。所以美国怀疑气候变化的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因霍夫指责教宗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而英国《金融时报》专门发表题为《如何看待教宗介入气候辩论?》
教友是天主的子民,有属灵的生命及其价值和要求;又是人类社会的国民——世俗的生命,即家庭生活、工作、社交及文化的责任,从而给予相应的培育和教导。
(咏119:11)要多读圣经,天主的话在心中多了,充满了我们的心,那世俗污秽的心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心中有天主,有天主圣神,就能随时随地光照、提醒、禁止和责备我们那不洁之心。
835年后天主教会将诸圣瞻礼改在11月1日庆祝,目的是将世俗的鬼节基督化,而将悼亡节定于11月2日及将整个11月定为追思亡者月。
那些在世俗中迷失飘荡的羊群,急需有人导引而速离迷津,但却见不到牧羊人的身影、福传者的足迹,那么,在他人丧亡的危机中我们也有脱卸不了的责任!这些道理我们也许从来未曾想到过!
耶稣警示我们,我们是地上的盐,要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正如他曾借雅各伯的口说过:谁若自以为虔诚……必须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雅1:26)盐有防腐和调味的作用。
他出身富裕商人家庭,后来脱离世俗,模仿基督耶稣,靠布施行乞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他认为世界由完美的天主创造出来,人类与野兽都应赞美天主,而人类作为天主的造物,有责任保护和享受自然。
我们常说天主是爱,但当我们议论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又忘了天主是爱的信念,而总是用人间世俗的胸襟来衡量天主无限伟大的情怀。
但这种通过“比较”的理性思考,往往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以对物质世界的“得失”论“公平”;以获得“利益”的多少论“公平”;以世俗的“祸福”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