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挑战提出了关于人类与基督徒身份的许多疑问和不确定感。同道偕行的教会对圣召有盼望,并且有责任接纳社会中的所有人,但她不能把自己的见证建立在沙土上,因此,她必须依靠一种奠基于天主圣言的人类学。
教宗指出,“我们今天也”有同样的疑问,却在“圣体圣事的奥迹”前心生“惊喜和感激”之情。地上的食粮不足以生活教宗表示,基督所说的一切让人又惊又喜,因为“天上的食粮是超乎各种期待的礼物”。
一个名叫马尔科的青年向教宗说:“我们有上千个疑问,可是我们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答案。我们试图去想真理不存在,每人有自己的真理。我们当然喜欢快乐,但是我们也像他那样感觉纯粹的娱乐不能使我们幸福。
这一祈求未得俯允时,人们会发出疑问:“天理何在?真神何在?何以视而不见人间疾苦?!”让坏人丧亡,善人长寿,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然而这却不是上主的作为。
他在八月七日社论的末段提出三个疑问:究竟天主的仁慈会否延伸至非信徒?怀疑绝对真理的存在是否有罪?对天主的信仰会否祇是人类思考的结果?不过,他没有期待会得到任何答复。
鉴于当今社会许多人对婚姻价值产生疑问,甚至公教家庭也面临着同样的巨大挑战,怎样才能强化家庭间夫妇和父母子女的关系、发展以信仰为根基的健康和有活力的家庭团体变得迫在眉睫。
教宗更谈到老年病患的看护问题,他说:“老年时期有明暗起伏的阶段,这种现象激起一些疑问:老年病患的生活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当疾病的挑战进入难堪的状态,是否可以接受安乐死,以得到解脱,而不继续维护生命?
正如当年他购买电脑时人们提出的疑问多大岁数了,你行吗?你玩得了吗?我也带着满腹狐疑在分享交流会的间隙请教了杨老师。当我问他:你今年73岁高龄,为什么仍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搞文字福传?
最近,人们更进一步的疑问集中在裹尸布的真伪了。因为以色列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也发现了一件耶稣受难时的裹尸布。据说,这件裹尸布的质地和设计都与都灵裹尸布完全不同。
之后,大家分成五组彼此讨论,讨论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的看法与理解,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最后孔神父作了总结发言,同时也回答了大家对于婚姻问题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