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主耶稣召叫他去做「渔人的渔夫」(参玛四19,谷一17)。今天,在伯多禄的船上,在伯多禄的网里,伯多禄和同伴们捕到了一百五十三条大鱼。鱼虽多,伯多禄的网却没有破。
耶稣沿湖岸行走时,渔夫们正在整理渔网。耶稣召唤他们,他们便舍下一切,跟随了祂(参阅玛4:18-22)。 返回加里肋亚,意味着重读一切,从十字架和凯旋开始;别害怕,不要畏惧。
耶稣,你未曾学过渔业,但每当你叫人下网,网即满鱼,叫老渔夫惊慌下跪。耶稣,你未曾学过气功,但你能行走水面如履平地,甚至能叫暴风止住。
捕人的渔夫耶稣说:你们要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夫妻二人不光有坚固的信德且有如火的福传热情。近年来,他们在知识分子和退休干部中福传卓有成效。
按圣经所记载的:至少有四个是渔夫,还有一个是收税的小吏,圣经上有一句话:他们看到伯多禄和若望的胆量,并晓得他们是没有读过书的平常人,就十分惊讶。
我们在池旁席地而坐,聆听天主的圣言,默想昔日的伯多禄,一位渔夫,一个平庸之人,三次背主,多次跌倒,但天主的恩宠却使他超越自己。他第一个认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那位纳匝肋木匠是默西亚,天主子。
神国的首创者耶稣,生长于穷乡僻壤,出生于木匠家庭,招收门徒十二人,均是渔夫、税吏之类的卑贱之人。耶稣复活升天直到圣神降临,也只有120人在一起集合。这是多么微乎其微的一粒芥子呀!
宗徒们都不是哲学家或神秘主义者,而是实实在在的渔夫,连手指甲下也沾满着泥泞的渔民,就如卡拉瓦乔所描绘的一样。
他们仍旧是加里肋亚的渔夫,做事的方式、说话的口音,或许还有行动上的笨手笨脚,无不一如既往。一方面,他们被改变了,但同时,他们仍然是他们自己。天主圣神本性是无形无像、无法觉察的。
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玛4:19)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正处在被外族入侵、生存条件极度困难的时期,而老主教却放弃了当一名有稳定收入的教师工作,毅然决然地听从了天主的召唤,步入了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