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一个小区的儿子,却不常去看望母亲和兄弟,老人心里很孤独。如果她不说,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知道她的需要。法彬修女提醒道,对老人的家事不要做过多的评论,要掌握好尺度。
他常常去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单位做义工,有人曾经看到过他做义工的情形。
养病期间,闲暇无事,经常去教堂,慢慢地对我们的本堂神父有了一些了解,受神父的影响我自己也有了一些改变。在此信德年内,我愿就我的观察,谈谈我的本堂神父。一、神父正在打扫院落听家人讲,我们村来了新神父。
天主教仁爱医院里的一些热心教友在闲暇时常给易多默讲些有关信仰的道理,此时一直渴慕真理的他,如鱼得水,抓住每一次机会与他们探讨真理,扩展信仰的领域,同时他自己也在工作之余常去教堂,听神父讲道,以加深对信仰的认识
家乡的人们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全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天主教.就像我一样,妈妈一生下我,就给我领了洗,至我记事以来,家乡的小教堂是我跟随爹爹妈妈常去的地方,所以,每年家乡过占礼,我总要设法回去.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理由
我和孙志杰初识于1997年,那时,我和内弟在河间城里开了一个电料门市,隔壁有家东北骨头馆,就经常去那里吃饭。饭店老板叫孙志杰,一脸络腮胡子(别人叫他大胡子),通情达理,对人热情。
我认为:不应因慕道期长些,怕失去信者,就加快速度,我们可以常常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用我们的表样去感化他们,那么“含泪播种的,必会含笑收割。”
但是,许多基督徒因工作的缘故,不能经常去圣堂,那么在自己的家里或单位找一个寂静的地方也是很合适的。(这里一定要注意避开纷杂的地方,如果找不到那么就完全靠天主的助佑和自己的努力来收敛心神了。)
白修女、吕修女、卢修女,她们身体好一点,常常去照顾仁修女。卢修女虽然腿部太灵便,但总不闲着,扫扫这,擦擦那的,为我们分担重任。
由此可见,实际的德行并不在于无休止的口祷、常去各处朝圣或只说些高妙的理论,而在于脚踏实地地去敬主、爱人、克己、淑己、牺牲自我、无私付出、绝对承行天主的旨意和践行福音圣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