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鲁贤主教在2003年的圣诞牧函中勉励我们:耶稣在山中圣训时,教导听众说:“你在祭台上献礼物时,如果想起你的弟兄对你有所不满,你应把祭品留在那儿,留在祭台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
在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希舒巴满墙上的标示,十分准确地阐明了德兰修女对世人的关怀、宽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这一理念: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
(罗9:20-21)如果我们相信天主,并相信我们自己是天主所造,那么,天主以自己绝对的权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有什么不公平的呢?第二,天主的公平与人的公平标准不同,尺度不同。
如果每周都来辅祭,但平时不祈祷,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辅祭。辅祭应该至少做到早晚向天主做简短的祈祷,有条件的时候可以阅读每日圣言,诵念早晚课或玫瑰经。
当我们无处容身时,如果有人免费为我们提供住宿,我们会感激;当我们饥肠辘辘,如果有人为我们免费送饭,我们会感激;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会感激;那么,天主对我们的创造之恩,救赎之恩,看顾之恩,我们不该以真爱的善行去感恩吗
如果就说一个人,那我说说雷鸣远。大家听过多少次了?
如果一个人,竟然敢称自己是天主,使自己与天主等同,那就是大逆不道,他们不仅不能接受,甚至会很生气而替天行道!耶稣对于我自己是谁才是至关重要的。
光有照耀、引路及警示作用,然而,如果一个人既点着灯,又把灯光遮掩起来,其荒谬的行为一定不会为人所理解。那么,主耶稣通过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比喻,究竟要向我们传达一种什么样的启示呢?
1972年,他与同学巴奥神父一起参加了海外培训计划的第一个周期,这个项目允许修生参观任务,「为自己看看条件是什么,如果我们是适合与否」。当时两人都访问了孟加拉国,两人今天仍在那里。
圣依纳爵·罗耀拉在他的《神操》中提供了寻求真善进程中的几项准则,即我们的思想“如果开始、中间和结束都是好的,都趋向完美的善,这便是由善神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