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修道人在这种大思潮下接受培育生活,便很难给自己的生活定位。加之修院培育的不完善,没有使受培育者树立起成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方向,毕业后便匆匆忙忙走向了传教的神职界。
就修女的培育,大会推出全人发展的培育理念。为使修女们能更好地完成福传的使命,将从人格、文化、灵性、神学、圣经、牧灵等方面进行培育,以达到全人平衡发展及各方面的成熟。
曾多年担任台湾、香港慈幼会初学导师;在越南从事修会培育工作10年。他在堂区从事青少年牧灵工作、多次担任本堂司铎。在台北工作期间,他协助圣座代表处的工作。
在葡国获得医科学位后,便回应天主的召叫加入修院,在过去四年接受司铎培育,他说:“我的情绪有点激动和一点焦虑,四年的时间很快便过去,我期望一切都会顺利;这将会是一个充实的经验。”
因此,为要去履行共议同行的使命,我们就必须先被培育成为共议同行的天主子民。在去年的将临期牧函中,我提到有需要为圣职人员、修会会士和平信徒——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人——提供知识和灵性上的培育。
下面从营造福传环境、做好堂区接待、开展福传活动、培育教友福传四个方面,谈谈堂区福传的粗浅做法、认识及体会。一、营造福传环境堂区环境是教会的一张名片,是反映公教信仰的窗口。
(罗12:1)信德年与培育团可敬的神父、修士弟兄,教区委任我们在修院服务,并不仅仅要是我们以智慧和能力来管理修院,同时也要求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基督身边,用我们的生活来作为修生们的榜样,引导修生们忠于基督的召叫
采访过程中,不少的神父也一致表示,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教会的慈善救助活动有时相对滞后,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很多神长越来越觉得设立一个专门的赈灾基金非常有必要。
我鼓励各团体的牧人负起责任,尽力使退省之家不会欠缺,但愿在这些退省之家中,具备良好教义和灵修培育的工作人员与讲道员,是真正的灵修导师。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灵修生活的主角是圣神。
年龄介于21至30岁的10位唐氏症青年接受培育后,加入了洗衣店的工作岗位,成为服务线上的一员,每人都能领取一份工资。洗衣店的设施是由当地几家企业和几位捐赠者赠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