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几乎没有多少能够提供良好见证的标记。而教会不仅是一个标记,更是一个象征,是一个榜样。
问:亚巴郎最终将求情的人数减少到了多少?答:亚巴郎最终求情到只要找到十个义人,上主就不会毁灭那地方。问:上主答应了亚巴郎的请求吗?答:是的,上主答应,如果找到十个义人,就不会毁灭索多玛。
在建筑物中,有了门,墙就不再是一堵坚不可摧的壁垒、不可逾越的障碍。有了门,人出入就有了通道。把门打开,在向外界敞开的同时,也从外界取景;关上门,是为了避开尘世的纷扰而独守那片宁静的天地。
她对信仰忠贞不屈,有一件事足以说明:文革期间,当时的一位工作队员问双树村的某位教友:你们双树村有多少天主教徒?回答:有一千六七百人。工作队员却嗤之以鼻:什么一千六七百!
我们圣经学习组里有个新教友,他是因患了重病获得天主的救恩而领洗的。他对主非常虔诚,他说学了圣经就要按圣经的要求去实践人生,常喜欢热心帮助别人。
父亲,终于结束了漂泊不定的单身生活,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历尽艰辛终不悔宗教信仰自由了,父亲心中燃起了福传之火。他经常向亲朋好友讲解圣经故事,介绍天主教教义和天主教的一些常识,让周围的人了解天主教。
弥撒就好像一场圣剧,在这剧中,人人都扮演着角色,没有呆板的观众,有主祭的,有辅祭员,歌咏团,奉献礼品的……等。
有一次耶稣提醒自己的门徒们:“你们应当谨慎防备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酵母。”门徒们便彼此议论说:“因为我们没有带饼吧!”(玛16:6~7)门徒们几乎是答非所问,在他们的心中只有——饼。
首先也是首要的,必须指出,关于悲伤,教父们作了一个重要的区分:即如下内容:事实上,有一种悲伤是适合基督徒生活的,借着天主的恩宠,这种悲伤可以变为喜乐:显然,这是不能拒绝的,並且是皈依之路的一部分。
回想起在修道院求学的那段时光,有一个夜晚的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时,我从睡梦中醒来要去厕所,当我穿过楼道,来到楼外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歌声,正是周华健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