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借剧中人物的口说:“生存,还是毁灭?”在我看来,这一“哈姆雷特”式的经典诘问,说的其实就是人在现世应该追求物质幸福,还是精神幸福的问题。
医院里的病患特别需要关爱,而教友们就是雪中送炭之人,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爱。有些病患者说:“我们在医院,除了打针吃药之外,更需要灵性关怀,这是医院里做不到的。
2014年7月7日早晨,在刚刚贯通的石新桥堍,无锡天主教的神父、修女和石新桥、长安以及东北塘渔业村的教友数百人在此相聚,共同为石新桥的平安建成和顺利通车祝福祈祷。
他勉励中非基督徒做更新人文与精神的匠人,超越近来肆虐非洲大陆的怀疑、暴力和破坏的本能。
在她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一个包工头,并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向亲友借钱,在工地投资做了一笔生意。结果,我陷入了包工头设计好的圈套,到现在收不回属于我的东西。为此,我痛苦过,并且生了病,现在还在治疗中。
沈斌主教在讲道中,结合主日福音中耶稣基督治疗聋哑人的圣经段落,劝勉大家在生活中也要警惕“心灵的聋哑”。在参与弥撒时,做到人在、耳在、心在。把天主的言语听到耳中,浸润心中,带入生活中。
不知是死者的遗念,还是生者的感言。其中包含着多少遗憾,多少追悔,只有总结,没有期待,因为已经晚了。这简单明了的墓铭短句对后人确实起着提醒和点拨的作用。特别是对你我信教者来说,更加有所启迪。
我去拜访一个神父——看见他的写字台上摞着很多信封,大概有十几个,每个信封都塞得跟气球一样。神父说:“堂区要维修教堂,这是捐款,捐款者告诉我这是三万块,你有时间没有——那么你也帮我点点。”
比喻是福音中主耶稣常用的表达方式,以人们生活的每日经验为题材,让听众很容易在脑海中,生出活灵活现的图像。当比喻中的材料取自於讲者和听者共同熟悉的生活环境,当时的听者对於比喻的含意自然很容易能心领神会。
义工团队则协助登记信息、引导分流,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搀扶、送水等贴心服务。许多老人因出行不便或缺乏健康知识,小病常拖成大病。这次义诊不仅送医上门,还普及了日常保健方法,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