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随着中国宗教政策的逐步开放,天主教会也开始走上了全面的复兴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里,中国天主教走过了三个历史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会的重整阶段。
难道教会没有复兴的希望吗?时间到了1982年,终于迎来了曙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开堂设点,满足教友的信仰生活;开办神哲学院,培养神职接班人。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也是我梦想不到的事情。
通过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我们一起感谢天主赐予的圣宠神恩,学习他们的善言德表,跟随他们聆听主耶稣的教导,善尽责任,喜乐生活,迈向永生。
(若8:12)慈悲禧年开始,媳妇最先随主召叫参加门徒班的学习,之后我们深入了解了圣经学习班、传道员培训班、家庭幸福会、主日学、圣经和传统文化讲座班、神学神恩班等,深入其中打开了眼界,体会到到这些正是天主伸向我们的慈悲之手
在出谷记中,圣神的先知之恩不只是给了同梅瑟一起前往帐幕的长老们,而且两个留在营里的人也得到了此神恩。
这项艰难的工作是如何的沉重,任何人在加入耶稣会之前都应该认真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神恩来承担。这项工作,在这里,被界定为使命(missiones),也就是指被派遣到遥远的地方去[18]。
在教会的至公性方面,《指引》提到了礼仪和神恩的多元化,一方面督促东方礼自治教会见证他们对基督唯一信仰的特殊性和礼仪传统(3.2号),另一方面也要求各种不同的修会、团体、善会和各种运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神恩,
透过教宗方济各我们看见了中国教会复兴的希望和前景。
宗教自由化和城市化同时进行,战后的日本发生宗教爆发式复兴。6)基督教短暂的热潮 基督教也不例外。联合国占领的时期,新教天主教信徒数量前所未有的增加。
1769——1968经过三代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绘画家、雕刻家展开几百年大规模的重建复兴工作,众匠材艺工在建筑师拉斯特雷利新奇、富有幻想力的设计,意大利画家提香的希腊神话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