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福传点选在与胡庄隔山相望的石崃村。这个村有3位领过洗但什么也不懂的教友,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供着邪神。传道员去讲道时,魔鬼百般阻挡,运用不同手段去诱惑听众。
石头大祭台由整块巨石所刻,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遗憾的是这座石头圣殿,在文革时期被毁于一旦。可喜的是,目前当地教会正在酝酿在原址上重建圣殿。
堂内陈设的卧式钢琴,古老的管风琴,雕刻精细的神功阁子,石制的圣水钵,每逢主日便叮当作响的大钟,坐跪两用的长凳,件件都在向人们诉说它的历史。看到这一切,我心里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赞叹和敬佩。
建筑材料以砖瓦、木、石和混凝土为主,因采用中国古典式,故所用的瓦皆为灰色筒瓦,造型为出厦,下层为水泥柱,上层为木柱。走廊的梁檩及木柱外露者皆加油漆。
我们入住的提比黎雅酒店正好坐落湖畔,浑圆的黑色玄武石垒砌的堤坝很有特色,湖水清澈见底,苔藓碧绿,水草摇曳,游鱼穿梭。酒店花园里有游泳池,舒适的长椅供人们读经、默想、欣赏湛蓝的海面。
1676年最先抵澳门的方济各会士石铎录所著《本草补》一书,是西洋药物学最早传入中国的专著。
当时台北教区总主教郭若石为宣化时代旧识及有主徒会大修院同学心里便有回乡感觉。一九五三年五月十八日抵基隆港,郭主教派他与牛若望蒙席合办「教友生活周刊」。
我们为赶回台之班机,不得不匆匆结束此次朝圣之旅,搭乘下午二时三十分之渡轮回港,神父老人家特送至码头,我附耳禀告:请神父多多珍重,并为我们祈祷,特别请他为我在天的长男石若望祈祷,我们也祝祷在不久的将来,神父再带领我们返归泛船埔
……顺治十二年乙未夏五月望日立石。”三、神甫当我遍阅了夏瑰琦校刊本《圣朝破邪集》(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1996)之后,发现尽管是出于反教、仇教心理,但明清时期的人们还是用“司铎”来称呼那些“西番”。
数月后,大理石碑刻成,该碑高二公尺、宽一公尺,下有石柱,上有石盖,碑文以中文、拉丁文刻成,提及被害人芳名及被杀日期,并书“善牧为养舍命”六字,该碑现今仍矗立于正定县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