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接近我们的天主,一个为了我们,爱我们的天主。在圣体圣事中基督实在临在我们当中,…抓住我们使我们成为他的,使我们相似他自己,…使我们走出自己,使我们成为与他结合的一体。"
这是「天主的亲近」,是「接近受苦者的爱的道路」。跟随基督的人蒙召也去这么做,并要「在心里浮现有悖于亲近关怀、奉献自己的念头时」提高警觉。「治愈」是耶稣的第二个举动。
作为有智慧的人,他们也知道不是用随便一个望远镜可以看见天主,而是要用理性的眼光来寻找现实状况的最终意义,用信德推动下对天主的渴望来与天相遇,更好说,来使天主与我们接近成为可能。
教宗告诉信友们:加大利纳在这段旅程中日益接近天主,直到进入与天主密切结合的关系。
让我们在“祈祷年”中,重新发现祈祷的中心地位,并培养成为祈祷的生命、祈祷的灵魂,从而扩展至日后的生活,均能透过祈祷,与天主更接近。
如果我们能够摒弃偏见,即使在部落文化中,我们也能发现接近基督信仰理想的人类价值观。再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保持着原始的纯净。两年前,我曾到那里为一座新主教座堂祝圣。
曾担任梵蒂冈城国主席的若翰·拉约洛枢机:对我来说,教宗方济各是世界的本堂神父,他通过宣讲接近群众,他提出的问题促使人们的答复。
因为他的平凡,我们才有可能接近他,并通过他接近天父。由此看来,主耶稣的伟大不正是由于他的平凡吗?既然这样,何必要为主教搜寻轰轰烈烈的伟业呢?这无疑是一个让我感到震惊和欣慰的启示。
在今年清明节,54%的人会进行上坟扫墓,而46%的人则没有扫墓的计划,这两者人数相当接近,这是否说明在今天的基督(公)教徒中间,清明扫墓已经并非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
一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转型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一个梵二会议以来全面革新并拥抱现代世界的传统宗教教权实体,两大动态发展的国际行为体在接近过程中产生摩擦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