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山里布满蜿蜒曲折的小径曾经有人闲着没事,尝试数过这里究竟有多少十字架,结果数到一百多万就放弃了,毕竟大大小小的十字架加起来实在太多,而且每天还持续地增加中。
二人满怀希望高兴地返回后,本以为地方政府会很快将教产落实,可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当,记不得跑了多少回,可一级推一级,一拖再拖。1987年,二人再度进京,才使教产得到落实。
但是见过了藏人的宗教膜拜后,你总会感觉一个汉人对上师的崇拜,姿势多少有点笨拙。因为这种情感与其说是源于信,不如说是源于时尚。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能够亲近上师本身就是文化品格与阶级地位优越的表征。
(路21:4)奉献多少完全出于一个人的信德,许多堂区建堂,有的所谓的大款、大老板却很少相助,抱无所谓态度,只是出于面子捐一点点。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
(谷11:25)想想看,我们多少时候都是怀着一颗不肯宽恕别人的心在祈祷啊!甚至我们的祈祷中,还包含着对自己的表功和对别人的轻慢呢!
故此,今日罗马弥撒的现状,多少模糊了罗马弥撒平安礼的丰富含义,也助长了信友的误解,值得反省。
但绝不要小看这弹丸之地,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里聆听训诲,低头沉思,泪流满面,痛改前非,投向基督大爱之中。其实,老父没有鸿儒之谈,他是以德感人,以心动人。
他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不知磨光了多少副扁担,用坏了多少个粪桶,谁也说不清,那数字,写在了主的日记簿里。行走在大街小巷,挑着那脏臭的粪桶,神父脸上还带着笑容,显示了自己的心胸。
把神父当成了大垃圾桶,把罪一股脑儿地向神父倾诉完了,就完成任务,以后再继续攒垃圾,若满了就再找神父,如此周而复始,却得不到多少神益,久而久之,自己也感觉告解无滋无味。
小叔刚从堂里学习回来,见我问他,就说:嗯,不管全世界有多少条法律,总是以这十条诫命为基础的。我听了想了想,指着圣经说:这是本好书。既然圣经是好书,那么天主教也是个好教了,我单纯地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