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出的第一个圣经图像取自《出谷纪》,天主对梅瑟说:「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
事实上,伯多禄和安德肋是两兄弟:耶稣召叫他们放下渔网,一起成为渔人的渔夫(参閲:谷一16-17)。我们应再次让主耶稣注视我们,依然被祂的邀请所吸引,抛下阻碍,一起宣讲祂的临在。
(谷6:31)因此,在这纷杂繁忙的时代,我们应该抽出点时间安静。法国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人们身上有一半毛病是因为人不肯单独呆在屋里。
两千年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加尔瓦略山,和亚巴郎祭献依撒格的摩黎雅山只有一谷之隔。依撒格从天主下令作全燔祭,到摩黎雅山祭献用了三天;耶稣从加尔瓦略山受死,到他的复活,也恰恰是三天时间。
耶稣听见这个父亲的女儿已经死了的消息後,就对他说:不要怕,只管信(谷五35-36)。教宗省思说:没有比一个父亲或一个母亲为自己患病的孩子求情更感人的事了。
自己的整个人生仿佛就是一部完整的《出谷纪》,当年自己那个南下选择活脱脱就是过红海,新我(以色列人)上岸了,旧我(埃及兵士)淹死在水里;2009年作传道员的选择更像是跨越约旦河,若没有凭着信德的冒险,也许自己现在还身处旷野之中
(谷十一9)。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对那些以义人自居和‘忠实’於礼节规则者而言,这贺三纳的喜乐令他们不舒适,觉得荒谬和反感。
教宗首先分析天主十诫的前言: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领你出了埃及地、奴隶之所(谷廿2),表明这是父亲为了让祂的子民更好的前行而说的爱的话语。当天主宣称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时,即存在一种从属、依存的关系。
他特别引述了《出谷记》中以色列子民拜金牛的事迹。这是偶像崇拜的绝佳例子。教宗邀请我们省思圣经事迹所发生的背景——旷野,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地方。
《出谷纪》中背景明确:沙漠,子民正在等待上山领受天主训诫的梅瑟回来。沙漠是充满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地方,没有水、食物和避难所。沙漠是人类生命的形象,其处境是不确定的、没有不可侵犯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