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基督徒实践上帝话语与自己信仰的中心,是树立信仰、净化心灵的圣洁之地;是灵魂得救、生命更新的开始之地;是中国社会中最可宝贵的道德孵化器与新人培训所,也是练习民主与法治的舞台。
作为教友也好,作为神父也好,应走出天主教的圈子,走到社会上去广交朋友,让他们认识我们,我们去接纳他们,和他们共同去构建和谐社会,但是我们不违反信仰的原则,做人的原则。
当然大家也有热议宗教对话,希望前辈们在该领域的尝试及梵二大公会议以来的宗教对话原则对今日的我们有所启发。
但是,中国天主教身处中国的环境,要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了解中国国情,必须融会中国文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我们接受神恩的程度是因着它们对团体生活有着建设性的贡献:与主共融和兄弟姊妹间的共融,圣保禄很坚持这个原则(格前14:4-5,12,18-19,26-32)。
其次,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慈善方面,基督宗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赈灾、扶贫、关注弱势群体等,真正体现了基督宗教作盐作光的这个原则,做社会的仆人,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潜力还很大,这方面还要继续做。
真理的批判性原则在这里并不适用,国家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具备任何资本可以使自己凌驾于教会之上。相反,教会信仰的理念与思想可以正常的侵入国家的意识,对之加以改良,使之更符合真理的要求。
全球化也应该具有精神和道德上的意义,它敦促我们从每个人都参与天主唯一计划的角度来看穷人,这个计划就是:人类的圣召乃是建立唯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所有的人,包括个人、民族和国家,都根据友爱与负责任的原则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全球化也应该具有精神和道德上的意义,它敦促我们从每个人都参与天主唯一计划的角度来看待穷人,这个计划就是:人类的圣召乃是建立唯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所有的人,包括个人、民族和国家,都根据友爱与负责任的原则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他认为西方文化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源于《圣经》。因此,了解《圣经》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化和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很震撼有这样的改变,感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