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其它的访问活动在下午进行:探访花之村的残疾病患、会见韩国修会人士以及平信徒使徒工作领导人。殉道者让我们牢记,必须将基督放在万有之上,在信仰问题上不让步。这是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强调的思想。
耶稣则不同,祂前去解救陌生人,医治病患的创伤,使每个人重新融入天主的家庭。耶稣的思维逻辑与我们的不同,祂渴望救赎失足的人,我们却害怕失去已得救的人。教宗在讲道中说:今天也如此。
邻村上下,无论谁家有病人及孤寡老人,母亲总要前去看望,并将自家菜园子里的蔬菜或一些好吃的东西分施给众人,并为他们祈祷;遇到病重的人,母亲总要前去守候助终,而那时年幼的曦老黏着妈妈同去,也就造就了曦如今为病患或亡者祈祷时
罗光义阿姨2005年成为进德之友,自此,她数次通过进德公益把爱心播撒,无论助学、赈灾还是救助病患,公益事业上任何一次号召,都得到这位老教友的积极响应。
这些情况包括“无法生活下去的家庭、年迈孤独的人、被迫躺在床上的病患、憔悴和看不到前途的青年,以及穷人,他们提醒我们的自身样貌:一个需要向上主乞求慈悲的教会”。
因此,我们有见证和流血的大公主义,也有携手帮助穷人、病患和残疾者的大公主义。一起行走,无需等待神学家们对共同举行感恩祭达成共识。大公主义透过一起行爱德和相亲相爱来实现。”
今天是访问兰佩杜萨岛的7周年,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下,我愿意重申参加去年2月举行的“摆脱恐惧”会议上我说的话,‘与他人相遇也是与基督相遇,诚如基督所言,祂就是那位敲我们大门的饥饿者、口渴者、陌生人、赤裸者、病患
基督的门徒也当如此,他们“因接近穷人、弱小者、病患、服刑人、遭排斥和被遗忘者,以及没有食物和衣服的人”而被认出是基督徒(参阅:玛廿五31-36)。
塔伊布指出,我们在那次会晤中发现,「对于当代百姓遭遇的危机,我们大家在精神和思想上高度契合;对于穷人、孤儿、病患、寡妇、战争受害者和无家可归者,更是如此」。
服事病患、老人和孤儿的谦虚谨慎的一生在经历了所称的异象之后,这两位女孩便过着“一种谨慎而不引人注目的生活”,献身于“爱德工作,尤其照顾病人、老人和孤儿,以此向那些受苦的人传达她们所体验到的圣母之爱的甜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