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咏》作者直接了当地对天主提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八5)圣座圣经委员会以此为主题,展开一项未曾尝试过的研究,也就是:有系统地从人类学角度解读圣经。
请祢补助我的无信吧!』(参阅:谷九14-29)这是祈祷中的信德,怀著信德祈祷。」教宗邀请众人省思,自己祈祷是出于信德,还是习惯?
他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于是,耶稣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参阅:玛十六13-19)教宗解释道,耶稣所说的「有福」,指的是「幸福快乐」。
每天至少一次说:‘上主,愿祢受讃颂’。藉著这简短的祈祷,我们的心胸就会宽广,喜乐也会倍增。让我们向圣母祈求这个恩宠,每日举目望天,朝向天主说声‘谢谢!’如同卑微者所行的那样。”
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属于这具有远见的策略,该策略意识到‘万物相互关连’,这是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如此清楚地勾画出的生态学愿景。《禁止核武器条约》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他在2015年发布通谕《愿祢受赞颂》,呼吁应对气候变化,强调“受造界是需拥抱的礼物,而非仅需保护的生态系统”。
正值禧年,教宗为本届选择的主题是“祢是我的期望”(咏七十一5)。玫瑰经、弥撒、音乐会3月29日周六,慈悲传教士将于上午9点至11点朝圣跨越圣伯多禄大殿的圣门。
集祷经用以下提及天主圣三的较长结语作结束:—若祷词是向圣父祈求的:则念“因祢的圣子(或:以上所求是靠祢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和祢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PerDominumnostrumIesumChristumFiliumtuum
我将用毕生的精力在行动中去回报基督对我们的爱,尽量去关怀、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我母亲所说的:“做人就要做个有价值的人。”不求回报,做一个基督徒该做的事。作者和修女在宁海范家村看望94岁的范婆婆
这正如撒玛黎雅人一样,不求回报地付出。而葡萄树,更是将自己的汁液化为美酒,滋润人心,象征着牺牲与奉献,如同基督的圣血为我们所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