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爱德迎救主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先知巴路克告诉家破人亡、充军异乡,看不到天主救援的犹太人:天主将恢复耶路撒冷的光荣,带领人民回到圣城(巴5:1-9)。
(参阅:新编天主教教理1066-1068)在福音中,耶稣对门徒说:「经上曾这样记载:默西亚必须受苦,第三天要从死者中复活;并且必须从耶路撒冷开始,因他的名,向万邦宣讲悔改,以得罪之赦。
昔有陕西城固县留洋于意大利的刘嘉录氏,因见眉县豹窝山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之加尔瓦略山,恳求教宗给中国一座朝圣之地,幸获恩准,并经教宗庇护六世恩准,命名为十字山并给予大赦。
该大公会义的这些训导是依据圣经中的一些章节,例如:英勇的犹大……大众募集……送到耶路撒冷作赎罪祭的献仪:他做的是一件很美妙高超的事,因为他想念着复活
(出13:21-22)是那颗星的光芒引领了东方的几位贤士奔往耶路撒冷,找到了那婴孩默西亚(救世主):看,他们在东方所见的那星,走在他们前面,直至来到婴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
这些话让人想起圣经里新耶路撒冷的意象。依撒意亚先知书(第六十章)和默示录(第廿一章)都描述圣城总是敞开大门欢迎万民,而他们对耶城感到赞叹,并运来许多财富。
(加下7:15~17)一语成谶,当安提约古王气焰嚣张地回答说:“我到了耶路撒冷,必使这城变为犹太人的坟场。”
后来,当他们认出耶稣以后,回到耶路撒冷去,在聚会当中,活着的耶稣再度临在,向他们说话,更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圣母和玛利亚不仅在主耶稣出生后,按照犹太人的惯例奉献孩子去圣殿(路2:22-40),而且,每年长途跋涉带小耶稣去耶路撒冷圣殿祈祷。
想到救主耶稣荣进耶路撒冷时骑的小毛驴,耶稣要用它,他忽然心生感动:今后我就要当耶稣的小毛驴,按天主的旨意大胆地往前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