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1933年原先到肖江过主日的教友由于发展快,便从肖江天主堂分到渎浦,于渎浦横浦村曹宅建堂,在几位老先生的带领下,使许多外教人认识天主从而进教。但1955年因挖塘河被拆。
陈必神父在弥撒结束后表示,目前教堂已建好,接下来的首要工作重点就是福传,先恢复因建堂而暂停的学习班,发动众教友,进行福传工作,要让教堂里坐满人,这样建堂才有意义。
庆典的第二部分是回顾建堂的历史,在主持人常老师的带领下,通过PPT,大家回顾了10年前的南门里堂的景象及建堂的过程,那熟悉的一幕幕映入眼帘。
在香港,天主教永续乐田园农夫梁志云二月十三日对本报说,农耕是与大自然及天主合作,耕种方式需要更体贴环境,他鼓励信徒透过农耕感受大地如何滋养农作物以至全人类。
沒想到那唯一的一次見面竟成了永別。真的很后悔,為什么自己沒再去看望你几次,管它是中午午休的時候還是晚上彌撒結束后,當我為時間和是否方便等問題考慮得太多的時候,就永遠失去了帶給你一點點關顧的可能。
在灾情严重的大澳,永助圣母小堂开放予有需要人士入住。永助圣母小堂主任司铎马浩恩神父九月十八日对本报说,有住在大澳低洼地区的教徒,家园被水淹浸而须暂留小堂。风暴前,当局已呼吁居民撤离。
在灾情严重的大澳,永助圣母小堂开放予有需要人士入住。永助圣母小堂主任司铎马浩恩神父(JosekuttyMatthew)九月十八日对本报说,有住在大澳低洼地区的教徒,家园被水淹浸而须暂留小堂。
该堂原址位于现狼山南约5里许,后因江岸不断塌方,教堂濒危,1925年,向北迁移,建一小堂,当时仅容200多人,同时改名为露德圣母堂。
1636年何大化在大谷城县唐盘山北麓的老鸦山建一简陋的教堂,供奉耶稣苦像(十字架),取名“圣母堂”。至今已有375年历史,何大化神父又建一座此小教堂在武昌,两年授洗三百余人。
经过努力,教会大有起色,建立了许多家庭活动点,在无教友的地方竖起了高高的十字架,先后授洗500多人,内心感到一种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