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教节之际,貌波总主教致函本社强调做传教士是教会的圣召。每一名追随基督的人都是传教士。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传教士。在历史进程中,福传进程发生了变化。
法文新书《圣多默在华建立教会》认为:“公元258年(西晋时代),西方传教士宝阳(BO-Yan),在中国甘肃敦煌建造了一座天主教修道院,郭煌是东方丝绸之路的重镇。”
启动礼以分享、游戏、音乐、感恩祭等形式进行,同时邀请不同身份的信徒作见证,如父母、退休人士、时装设计师等,分享他们如何在生活上成为传教士。
暨南大学夏泉教授发表于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春季卷上的论文:《清代中国传教士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获论文类一等奖(哲学文化类)。
信德网讯近期,一位传教士的逝世牵动了海内外众多华人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的心。大家在深感悲痛和惋惜的同时,纷纷为这位可敬的传教士举祭祈祷。
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天主堂教堂院落当地藏族天主教徒在参与弥撒盐井天主教堂位于西藏芒康县上盐井,国道214线旁,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1865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建。
1925年,里修的德肋撒在祭台前受到了举扬,同一年被宣布为“传教的主保”,她生前曾说:“我愿意做个传教士,但不是只做几年,我所愿意的是从开天辟地直到世界终穷。”
此后,罗明坚、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雷鸣远等一批批、一代代外籍传教士相继入华,随着一座座教堂、医院、会院的相继落成,福音的种子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耶稣会的传教士中有不少人是著名的学者,桑志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桑志华,本名黎桑,法国人。他于1914年来华,1938年回国,1952年在法国逝世。
作为一名初来咋到的耶稣会传教士,他看不清前路的模样,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从今以后不再打算返回意大利,许诺生活在中国直至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