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是把死亡看作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永远不可抗拒的不幸,并以此来难为福传者。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既死又不死。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教宗方济各为一年来去世的枢机和主教们主持追思弥撒,谈到人性面对死亡的迷失感,这种悲伤让人以为藉著死亡结束了一切。但信仰改变对死亡的观念,邀请有信仰的人不断皈依。
难道没有别的选择了,非要去面对死亡吗?每当我们庆祝主耶稣的苦难和死亡时,这个问题总会在我们心中升起。人最大的困惑和无奈是面对死亡。
死亡就是我们结束在世界上生活而进入永生的日子。每个人的死亡何时来,我们都不知道。然而,死亡,却是一个铁的事实。
死亡有不同的层次:医学上的死亡、伦理上的死亡和信仰上的死亡。医学上的死亡指呼吸及脑波的停止,就是肉体的死亡,很多人只把死亡狭义地理解为医学上的死亡,但却忽略了另外两个层次的死亡。
要是我们以这种方式献出自己,接受一种死于自我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死亡和生命之间的界线成为可以穿越的。不论是生或死,我们都与基督同在,也因为如此,从今而后死亡不再是一道真正的界线。
炼灵月让我们想到死亡,但死亡不是痛苦,因为基督已经战胜了死亡,并从死者中复活,他在复活中显示出真正的生命,他又鼓励世人要不断地死于自己、空虚自己、活于天主。
他一直在统计神职人员和修会人士者的数目,因为该国的死亡人数仍然很高:即使到今天,印度政府也说过去24小时内共有4,209名新冠肺炎病者死亡。自大流行病开始以来,该国现在已接近30万人死亡的关口。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勉励信友们用希望的眼光看待死亡,因为只有跨越死亡的门槛我们才能瞻仰天主的面容,而我们的这一希望是寄托在光照基督十字架的天主的爱上。
我们的死亡也就成为回归的时刻,但是,死亡有可能成为回归,除非我们的一生是个归回的旅程,归回到那差遣我们的,也称我们为蒙主所爱的那位。对于来生和永生的说法,确实有点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