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应该永远珍存他与基督初次相遇的记忆以及对基督的希望,这能使他以信德的勇气在生活中前行。教宗方济各1月30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如此表示。
而本着基督信仰精神来过星期日(主日),就是与天主一起休息。这便是教宗9日上午在维也纳主教座堂举行主日弥撒的讲道中给予维也纳居民的讯息。
尊重与支持这一活动,首先要具备倾听的能力、要真正热爱各地文化。同时,也需要努力开展平信徒教育、伴随他们圆满地完成传教任务,做福音本地化中的真正宣传员”。
虽然同样身为人类,但他们却没有常人所拥有的平等,自尊与快乐。他们的世界只有深度的自卑,孤独与绝望,只有那泪水汇成的河流在心中流淌一生……但眼前这位,却保持了平静与自尊,这使我感到他很特别也很有勇气。
正如法国作家米契·郭安神父在《三度生命》一书中讲道,“在每一次受苦的经验中,你都能与救主相逢,经由痛苦,他要求你与他一同拯救世界。”
教宗把这块绊脚石与每个基督徒心中会浮现的疑问连结起来。教宗说:「倘若没有与耶稣相遇,我们就想不到这种故事,甚至无法理解它们。哪有天主甘愿为人类而死?哪有天主总是怀着耐心去爱,而不期待对方能以爱相报?
每年圣诞后教会庆祝主受洗节,是基督徒回顾个人信仰皈依历程的好机会,以唤醒我们领洗时的恩宠时刻。 耶稣到约旦河若翰那里,要受若翰的洗,若翰原要阻止祂,耶稣答:你暂且容许吧!
假如我们对上主对人有博大的爱,对人对事有宽容的胸怀。欣然接受上主对我们的各种安排,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那么所谓“有效行动”,就是无论遇上什么艰难困苦,都要以积极的心态采取行动,投奔上主,依靠上主。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26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强调,那令我们喜乐的不是冰冷的教义,而是与耶稣相遇的信德和望德;做没有喜乐的信徒是悲哀的事。
在避静中,马神父以在生活中与生活的天主相遇为主题,用自己丰富的灵修经验为大家作了精彩的分享,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与天主相遇的方法:当人以信仰的眼光去留意大自然、留意他人的需要、留意天主的需要、留意自己的需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