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代表、突破机构事工发展总监梁柏坚指出,当下香港贫富悬殊加剧,政治争拗中社会理智扭曲,青年要承受时代的焦虑。他指青年工作者应谦卑,不能站在高位,应与青年站在一起去面对挑战和寻找答案。
这次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取决于每位主内弟兄姊妹的积极热情的奉献和团结共融的爱德。首先,让我们感谢远道而来为中国教会的培育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玛利诺会的翁德光神父和德国圣言会的温安东神父。
念经前,他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5万多名信众说:若一名基督徒善度自己的信仰,与基督共融,就能作出很多有益於他人和社会的事。人们能在众人中辨认出一名基督徒,因为他的想法和态度与众不同。
他指出,「这个基本权利提供了人际相处之道,我们从而发展社会互动,增进与宗教观点不同的邻居私下交流。宗教自由当然是个人和团体崇敬天主的权利,但它超越了敬礼场所、个人和家庭的私人领域」。
教宗方济各密切关注「社会参与」的议题,因为「社会主要是一段参与的进程,人们互为夥伴」,正义则是有助於「促进参与者福祉」的美德。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两天的利玛窦与南昌:天主教的中国化和本地化研讨会。有几点个人感受同大家分享:第一点是感恩。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信德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此次研讨会。
李老师投身教育,辛勤育人;退休后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人群;他信仰执着虔诚,热心事主助人;在家庭和社会及教会都做了美好见证,值得我们大家效法学习。作为李老师的忘年交,今谨撰文缅怀纪念。
他不但没有以牙还牙地报复社会和任何不义之人,反而无怨无悔并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爱心更大更广。
他们从九至十一日举行三天弥撒庆典,期间并举行研讨会,主题包括「菲籍华人的信仰和传统,以及其在菲律宾社会的影响」、「菲籍华人在巴科洛德教会的贡献和挑战」,以及「天主教徒和中国人:融合或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