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代的殉道者的态度是知道在主的许诺中找到足够的光明,怀着希望,尤其是通过痛苦的道路前进,来与天主相会。马丁斯枢机指出,真正的信德,是要跟随导师耶稣的路,为了更高尚的爱而走十字架的路。
在历史的痛苦中,你们以祈祷陪伴着人类。因着你们不但在社会中,更在教会内不显明的、却是真实的临在,我也怀着信心看着你们合十的双手”。
最后,白修士表示这次四川之行不仅锻炼了自己,所见所闻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为自己的灵修生活更为有益:“做耶稣的门徒,就应尽自己所能做出贡献,效法耶稣,去陪伴那些痛苦中的人。”
之后,教宗降福了在场的所有人,并为亡者祈祷,祈求天主安慰那些遭受离别痛苦的人。”
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不足和不如意之处无法接受,他就会永远陷于抱怨和痛苦之中,幸福当然就更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我们就会热爱生活,就会努力去创造幸福!
疾病的代价是受苦,我们原本应该为自己的疾病而承受痛苦,然而耶稣却愿意替我们承担我们原本要付出的受苦代价,为的是要使我们的疾病得到医治。因为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为他的牺牲,我们得到永生。
这些伤害往往会将你推入无穷无尽的痛苦深渊,随着时间的增长,你的伤痛和愤怒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想到要报复对方。
走进全护理监护室,看着病榻上呼吸艰难的女儿,再看看日夜守护在女儿身边妻子那痛苦疲惫的面孔,不禁泪水纵横,情涌喉咙竟不能言。
试想,当耶稣身悬十字架上的时候,他身体上的痛苦已经达到了极点。
我们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辞去牧职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他说,作为一个教宗,作为一个牧者,我们不仅仅要用外在的行动,外在的言语去影响别人,而更重要的是借着祈祷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