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一恭读依撒意亚先知书56:1,6-7经文背景《依撒意亚书》第五十六章属于“第三依撒意亚”(Is56–66),即巴比伦流亡归回后的时期。这时,以色列人已从放逐地返回,但重建圣殿与社会
记得在圣神父之前,有一次和一位刚晋铎不久的弟兄聊天。我问他:圣神父有什么感受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满足’,神父是我的一切,我就是神父,神父就是我,其他没有什么都可以。他回答。
前不久,曾在济南教区《光华》报(2013·11·15第6版)看到田海军神父的一篇文章,题为《三不过神父》,阅后感触颇多,且为他不过生日、不过本名圣人瞻礼、不过晋铎纪念日,而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名副其实的神父的勇毅坚持而拍手叫好
教堂内座无虚席,王神父站在祭台上,用浑厚的男中音,满腔激情地咏唱,如天籁之音,在堂区鼓乐队的伴奏中,把晨祷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弥撒结束后,王神父站在教堂门口,谦恭地与教友们告别,并祝福大家。
菲律宾卡洛奥坎教区主教伊尼格斯发表牧函,邀请信友们在圣诞节期间尽可能减少垃圾或将废物再次利用。他说,为找回圣诞的真正精神,就要阻止家庭在这些天成倍地制造大量垃圾,极度挥霍浪费。
前些日子,有幸请到本堂神父及堂区慕道班的教理老师和教内朋友到家里做客。为了这次神父及朋友们的到来,我与妻子费尽心思,精心购置,我主持,她辅佐,夫唱妇随,一显身手。
应该说,这是一条预料之中的消息,因为梁吉业神父已卧病十余年,脱离病痛、回归天父是件高兴的事。然而,短短十几字的短信,却使我心情沉重至极,竟至一时思维短路,脑袋一片空白。
早年经历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小城马切拉塔,离亚得里亚海不远。当时,耶稣会在1540年才刚刚成立,利玛窦在他们最早的一所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学习了人文科学。
故事是说一座教堂,堂区里的教友相当热心,每天都有人来望弥撒,每个主日教堂里更是座无虚席,堂区的神父很感动。
圣座国务卿贝尔托内枢机主教今天12月8日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瞻礼当天前往意大利中部的马切拉塔教区,访问当地的教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