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身为基督徒,我们都肩负一项共同的使命,就是在不同处境中常怀喜乐作见证,以言以行、以耶稣与我们同在的经验,并在祂的团体——即教会内——喜乐地作见证。
在基督奥体内,我们有来自多元的处境、肩负多样的角色,而又蒙召在合一之中“共负使命”,以见证基督救恩的爱。这一切将会是赋予生命力的和谐,为当今世界是极其需要的。
然后,圣父教宗强调了东方礼灵修传统的治愈作用,它将“人类悲惨的处境与天主仁慈的奇事”揉和在一起。教宗对他们说:“谁比你们更会唱一首希望之歌,你们即使是在暴力的深渊中也能歌唱。”
我们爱祢婴孩的处境,祢的无力的状态,但是我们在这世界上却不断地面对暴力的临在,因此,我们也祈求祢:天主啊,展示祢的威能吧!
作为女人,在许多环境中,常常处于被动、边缘、甚至被任意虐待的处境中。有的女人也自暴自弃,甚至参与各种害己害人的犯罪。
只有天主能填平人类处境的深渊谈到人类这不幸的处境,帕斯卡称“除了无限和永恒的那一位,即天主本身以外,谁也无法填平那无限的深渊”。
人的每一个处境都有软弱、罪和死亡的痕迹,福音的喜讯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更是一个无需偿报的爱与忠信的见证:是走出自我,去与他人相遇,是与受生活伤害的人同在,是与欠缺所需的人分享自己的所有,是留在患病、年老、
摆阔肯定会增添贫苦艰困者的思想压力,由逆反而滋生仇恨或报复,这也正是社会不稳定的病灶,而唯一能够缓解的就是应当具有作者那样细腻的良心,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想到别人,尽力避免故意张扬而刺激他人,特别是那些与自己处境有反差的人
因着她的要求,我具体向她解释:当人们面对超过自己掌控能力的处境时,最快捷的解决途径是寻求帮助。求助的对象无疑是自己认为对方有能力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姑姑,我是不是有点少年老成啊?
倘若有人认为,人、文化、处境存在第二、第三或第四等级的分别,事情肯定做不好,因为缺乏了最起码的对他人尊严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