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幼年走进我记忆、少年时如超人守护我的舅舅,已去往天堂。这意味着余生,我都要与“不在身边的你”一起生活,被回忆和思念紧紧裹挟。一个瞬间、一个名字、一张照片,都能让我瞬间泪崩。
有的认为,人间本是涕泣之谷,是人匆匆而过的旅店,并不是完美的天堂,正因为不完美所以才要走天乡之路。
我认为天堂与地狱仅一墙之隔,在某些个乌云突兀的暗夜里,我免不了会产生因不同价值观不被认同的困扰,但我坚信——只要主认同,肯定是绝好的。
一直以为在心之一隅,有一爱的储藏地,那是属于上主的,因为主总会掀开天堂美好的一角,供世人逐梦,供世人学习效仿,供人类纠缠不休地去找寻天国的答案。
针对基督的复活和我们的复活,教会第三世纪的作家,戴尔都良却大胆地这么写道:「血和肉,你们可以确信,你们已经藉着基督在天堂和天主的国内,赚得了一席之地」(CCLII994)。这给人开启了一个新的幅度。
实际上教宗一直和教会在一起,就是安息主怀的教宗,他们也在天堂为我们祈祷,现在辞职的教宗在隐修中为我们祈祷。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的辞职文告中说:现在,我们将圣教会交托给教会的首牧,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人间地狱遍布有,世间天堂无处寻。神父们在狱中更是文革打击的对象,劳动之余批斗,批斗之余劳动。学习改造,改造学习。最终没有一位神父背弃天主,抛弃信仰,反而信德更加坚强。
最后,他告诉我们,他的福传座右铭是:“生命不息,福传不止;活着就要搞福传,死后才能升天堂。”
“罗哲”及众修士们带领我们大家一起进入祈祷,千余人同声赞美上主,用歌声唱出心声的合一与共融,像在天堂但确是在人间,像是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欢欣喜悦,祥和,亲切。这是我们一直向往的意境啊!
1582-1588年期间,罗明坚又著有一本《中国诗集》共58首,分34个标题,不少诗涉及天主教教义和道德的教导,我们在天堂或地狱里及最后的命运,天主的圣德,圣母玛利亚和天主降生成人等,该书于1593年公诸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