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思‧若望举例说,某位在印度的人士指出,在封锁状态下,空无一人的街头使得乞讨者的处境格外艰辛,他们甚至无法翻垃圾箱找食物,因为流浪狗在那里栖息。
在困难至极和悲痛万分的处境中,很多司铎成熟以对,创意无限。教宗最后提到,不少司铎不幸丧生,也有些司铎染病后痊愈。为此,教宗向意大利全体圣职人员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在子民面前作出了「勇敢与爱」的见证。
教宗最后鼓励在场人士继续他们在保护环境上的努力,尽管处境艰难,却要将希望建立在耶稣基督身上。祂“不会遗弃我们、让我们孤独无助,因为祂与我们的大地结为一体,祂的爱总是引领我们找到新道路”。
教宗也引用《天主教教理》的一句话,解释圣咏“是如此朴实,致使任何处境和时代中的人,都可以真诚地用来祈祷”的书(参阅:《天主教教理》2588号)。当我们反复阅读圣咏时,我们就是学习祈祷的语言。
(十九25)教宗阐明,「约伯的处境每况愈下」,但即使在那样的时刻,依然存在着「光明的拥抱,以及使他安心的温暖」:「我亲眼要看见他,并非外人。」
促使教宗方济各发表牧函的最紧迫原因是圣若瑟本身非常接近我们的生命经验与历史处境。教宗认为:在疫情大流行时期,人们的生活是由普通人交织在一起并维持的,而大家常常忽视平民百姓。
当我们歧视那些偷鸡摸狗、道德低落的游民时,是否也会检讨自己对他们的痛苦灾难漠然视之、不疼不痒,对他们的悲惨处境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救助措施,对他们改善生活方式没有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在有些情况中,消除悲惨的处境并非立刻就会实现”,《马尔谷福音》中雅依洛的女儿痊愈的事迹就是典型的实例。
我们需要那些协助牧人的夫妻,“好能与其他家庭同行,帮助较脆弱的人,告诉他们即使在困难中,基督也临在于婚姻圣事中,将温柔、耐心和希望赐予各种生活处境的人”。
此外,双方也关切了非洲,特别谈论莫桑比克北部的严重处境,当地的冲突夺走许多人的生命,造成70多万人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