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圣咏为我们提供了两个认出每天和我们同行的天主的方法:“请你们体验,请你们观看:上主是何等和蔼慈善”(咏34:9)。
神父一直强调:默想就是默想,默想不是默写,不是想道理,默想是自己从内心充分体验耶稣的心,把自己的心与主的圣心合成一个,在心中与主说话,从而得到安慰,得到力量,找到方向,找到目标,在生活中去做。
避静的目的不应该着眼于体验处在旷野中休息的安慰,这种休息原是圣善的,但是只求灵魂的休息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层,寻求更可靠的利益。
之所以每一代人都在竭尽全力地述说着谜底,负有天职一般地试图用艺术、哲学、神学、科学等等不同层面的语言,从生命的整体探测到局部,又从局部回归到整体;从表象到本质不同的观察角度,融合着个人的体验;从遥远到毗邻
如果你没有在羊群中生活过,你没有在静心中体验过一座大山的宁静,没有在岩石、山脉、河流、树木、鸟兽环绕的极乐与静美中沉入过,没有在宇宙的哪个角落里,坐看过日出与日落,你就不可能理解一个放牧者,在那种天远地荒的僻静处
我想他一定渴望体验一下在蓝天下,草地上飞跑是什么样的感觉,尝试一下跟着自己所爱的小狗在大街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滋味……可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雾气、昏暗阴森的树林的图像,很自然的把观众的心灵引入到———似乎阴影缠绕,喘不过气的气氛中,更能体验基督当时的心情,图画上一个充满恐惧、满脸汗水、极度虚弱的人在祈祷,“……父啊,
福音永远是切合时宜的,在乎我们是否相信它,和认真地去体验福音的生活。
就教会和世界的关系而言,梵二会议的《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明确声称,会议将就“教会如何寓居于世界内,如何与世界共同生活与活动”加以讨论(40),同时教会“同整个人类共同前进,并和世界共同体验着尘世的命运
感谢天主在六十年前,让我看到那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传教先烈们的嘉言懿行,使年轻的我有学习的榜样;感谢天主在六十年前引领我加入了圣言会,在这个充满温馨和鼓励的大家庭里,体验深重的灵修精神与生活,能面对生活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