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前就显示那个罗马百夫长的虔诚的神态、谦卑的态度、恳切的祈求,打动了耶稣的仁慈圣心,他只说了一句话:你回去,就照你所信的给你成就吧!百夫长仆人的病就好了。
上个主日我们回忆了耶稣在门徒和众人兴高采烈的欢呼中荣进耶路撒冷。这些人在耶稣身上寄予厚望:许多人等待祂施展神奇和伟大的作为,彰显祂的大能,甚至把占领他们土地的敌人赶走。
日前,我有幸随同呼和浩特市总堂王挨和神父前往一个偏远乡村,为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出殡。老人一生虔诚,临终时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安息于天主的圣殿——教堂。
教宗方济各3月17日在圣若望罗通多朝圣地圣庇护大殿前广场举行隆重弥撒,纪念圣人显五伤百周年和逝世50周年。教宗表示,我们要效法圣庇护,而不只是欣赏他。
教宗指出,祈祷是与天主的“交谈”,在人与天主的交谈中,“祈祷成了话语、祈求、赞歌和诗篇”。教宗首先解释道,话语出自情感,“但也存在逆向行程,即话语塑造情感”。
耶稣知道,他和门徒是靠施舍过日子,根本没有钱。只是说:“你们有多少饼,去看看。”当回答“五个饼两条鱼”时,耶稣说:“你们给我拿到这里来!”
每年,当我们庆祝圣诞节时,我们也通过弥撒圣祭再一次进入这个救恩事件中,并参与天主超越时间和历史的行动。圣诞节的中心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不是圣诞老人,也不是圣诞礼物。
但若从信仰的角度来看这40天那是很神圣的,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救恩史上的40天具有决定性的时段和指标,能这么讲是从圣经上得知。
主耶稣降世为人,为要拯救罪人(弟前1:15)无论什么罪人,只要悔改,便得救恩。你愿意悔改吗? 主应许的永生是可靠的、真实的。不可妄疑(若一5:11-13)你确信会得永生吗?
教宗表明,「公开的抗拒是健康的」,因为这种抗拒「向悔改的恩宠开放」。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是罪人。相反地,「隐藏的抗拒」危险至极,因为它们隐而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