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13岁开始离家修道,到27岁晋铎,可谓修途坎坷,一波三折。其间八年的抗战,使他常常有家不能回。国共的争战更使他的顺利晋铎变得遥遥无期。
周云婷(中)与作者(左)合影儿子的圣召之路周姨是辽宁朝阳市松树嘴子堂区的人,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娶妻生子,三儿子袁雪松选择了修道生活。对于儿子成了神父,周姨认为这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
我不服气地说:人家小修女离家修道,是不是太苦了点?神父马上很严厉地说:连这么点苦都经受不了,还修什么道?”他又回忆说:“有一次,神父的外甥去后营子打工想和他借点钱。
你看,许多青年人宁可去从事其他的工作,也不考虑去修道圣神父。这是我们信仰的缺失,使我们认识不到神父圣职的崇高、伟大和美丽。
温州是一个不大的城市,教区历史也比较短,在修道人少的情况下,为了教会的发展,教区神父修女更加重视教友的能动性以及对教友的培育工作,希望通过广大教友深入社会的主要特点,开展深度的福传。
经常看到他早饭后拿上两个馒头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神父极少在教友家吃饭,饿了就在街上吃个凉馒头,在当今这个吃喝享乐的年代,这种牺牲克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修道生活。
我不服气地说:“人家小修女离家修道,是不是太苦了点?”神父马上很严厉地说:“连这么点苦都经受不了,还修什么道?我们神职的“三愿”,就是要体现在行动上。”
我父母常常跟我说:“修道人是弃家修道的,不要总是想家。”其实,我觉的父母并不希望我们是一个太恋家的人,因为我们是修道人。他们希望我们好好地做神父(或修女),好好地为教友服务。
我们寻找当年修道时的初衷,即虔诚热心、执着与忠诚。同时,提醒我们:岁月流逝、事业艰辛、生活繁忙,但我们不忘初心。虽然将近30年的岁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由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转变为两鬓开始发白的长者。
他创立的“融合年”项目,为修道生深入探索自身及传教圣召提供了绝佳机会。翁德光神父钟爱的大肚弥乐佛从1993年至2013年,翁德光神父负责“中国修院的师资培训计划”(意译“中国教师和陶成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