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祈祷的内容包括了上主所钟爱的整个人类(《礼仪宪章》53),正如弟前2:1-6所说,要为众人的得救而祈祷和谢恩,为叫我们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庄,度宁静平安的生活;然而最重要的,“信友祷文”是回应上主圣言的祈祷,是天主圣言在我们心中的动力
陌生的一切必然给自己带来挑战与磨练,因此要有牺牲的精神;真爱人是牺牲的根本,也是做慈善事业的宗旨与精神动力。
这几天我感应到个案、小组、大组、老师、初学者、复训者的不同动力,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每一层次、每一步骤的动力,他们都在跳跃、流动、交织,是立体的,那么美,让人舒畅,这是一门艺术。
安洁利尼修女:卑微弱小者是同道偕行的动力在首次全体大会上,日前为与会者带避静的本笃会修女安洁利尼(IgnaziaAngelini)也发表了讲话。
祢招选我们停留在奇妙的平衡中,只有在运动、在动力中才能保持稳定的平衡中。这有点类似于自行车,除非轮子转动,不得直立,⋯⋯唯独在爱的动力中前行、转动,我们才能保持笔直的状态”。
那一滴滴忏悔、感恩的泪水,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天主的儿女……这真实的见证、这种对天主爱的回报更坚定了每一位信友的心,也给青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这是人们热心出手相助,慷慨给予、付出、牺牲奉献的动力根源!这也是现代文明理念之一关爱弱者,富有爱心的动力根源及基础。其实,对于慷慨给予、付出、助人,为我们人生也有价值意义。
圣座圣职部发表了一封有关司铎的传递信仰本质的信函,标题是:神职人员在教会中的传教本质,行使三个恩典的内在层面。
1642年,耶稣会葡萄牙籍安文里神父,从杭州来成都协助传教,二位神父在成都开辟了许多兴盛的会口,又至保宁、重庆两地传教。
1328年(元泰定帝至治八年),在北京帮助孟高维诺总主教传教的和德理神父奉命回国。和德理神父由陆路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西行返回欧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到达西藏的天主教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