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也希望,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向我们乞求帮助的人时,也能把这视为来自天主亲自的恳求。当我们施舍他人时,就参与了天主对祂每一个子女的眷顾。
教堂南面有一栋五间北屋瓦房,称神父房,是神父日常生活居住的地方。对面是一排南屋和东屋,教书先生等神职勤杂人员在此居住。再南边是仁慈堂(中等学校)。门向东而开,修女、贞女等人员在此灵修和生活。
我们若不愿让天主看到我们的软弱,我们岂不就是推开他,任凭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失望、苦涩,或索然声称,我们不需要任何人,甚至也不需要天主?
人们不再冲动了也好,这个世界不能光靠感动支撑着;“爱比死亡强”,每个人心中的良善,都能被天主激活成他自己那生生不已的力量,用以面对他们自己的世纪和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
因为我们这些人,都已到了古稀之年,他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做克苦,多做补赎,背好自己的十字架,要像圣女大德肋撒好样,求天主多给我们补赎,因为只有,也只有多做克苦,多做补赎,才能立功劳,才能弥补我们的罪罚,
孩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艰难或痛苦的时刻,也需要别人的安慰。比方说,一名孩童渴望在某场重要的足球赛中大显身手,却输掉了比赛。
它扰乱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和惯常的活动,而且破坏了生活表面上的平静,即使是在最富裕的社会中亦不例外。它导致迷失和痛苦,也造成许多弟兄姊妹的丧亡。
今天,让我们一同默想这爱天主爱人的真谛,并如何将它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信仰不只停留于口头,更能体现在我们生命的每个面向。
直到目前为止,他们两位老人在美国仍然没有合法的身份,从来也没有过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等等的支柱,日常生活只有粗茶淡饭,没有其它任何多余的奢侈。
一年来,除了对重病人的护理安慰和为亡者的祈祷外,她们还于去年中秋节前夕和今年春节前后,分别对村里村外的30多户困难、孤寡、残疾人进行探望慰问,至于对别人的安慰帮助更是不计其数,贯穿于她们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