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今处在炼狱中,而炼狱并不是第二层地狱,而是一个也属于快乐的家,因为炼狱不是别的,就是天堂的前厅。记得我的老本堂神父有一次说:炼狱生活就像是在获准参与圣人的欢庆之前,应该作的一次大避静退省。
守财奴的快乐并非来自财产的使用价值,而是来自所有权。所有权带来的心理满足远远超过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满足。
他没有为宣讲信仰而被杀,而是因为为社会正义发声,劝谏当时的殖民统治者的通奸不义行为而被斩首,其死亡同样有其价值,因为诚如教宗方济各所言:“生命只有奉献出来才有价值”。
而教宗关于怜悯慈悲的讲话也很多次取自《玛窦福音》的内容,怜悯慈悲不是理论性的主题,而是具体的见证行为,正如福音的记述: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
礼仪结束,我们没有像以往过年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而是守大小斋,在一起恭读圣言、一起分享圣经、唱圣歌,猜谜语、猜圣经问答等,大家也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很有意义。最后,每个人都要分享自己的感受。
慈善说到底其实不是人的慈善,而是天主的慈善。因为世界和世上的一切都是他的。一个乞丐曾告诉他的拉比,他是靠肥鸡和陈年葡萄酒活命。拉比问他:你不担心自己成为公众的负担吗?
(梵蒂冈电台讯)基督徒团体并非在堡垒之城中生活,而是走在路上,聆听每个人的故事,然後提供爱的见证。教宗方济各5月24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时如此表示。
不是要了解多,而是爱的多。三、静观之路大德兰教导我们:静观就是与天主爱的交融,少用头脑,多用爱来交心,走向更内在的层次。静观的过程有三个夜:第一、剥除并弃绝对事物的欲望。
(路12:15)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谷10:45)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赎罪。
我们所聆听的对象、聆听的内容,以及聆听的方式,这一切都要注意,才能在沟通的艺术上有所成长,其关键不在于理论或技巧,而是在于心灵的开放,使人的关系得以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