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自基督教初期开始,基督徒们就相信诸圣相通功,即与那些先我们而去的人,以及那些尚在尘世但生活在基督奥体中的人们是联合一体的。
他表示,人因为选择邪恶与死亡而自掘坟墓,但基督不会弃我们于不顾,并强调所有人都蒙召「走出我们被罪恶埋葬的墓穴」。诵念三钟经后,教宗还提到卢旺达大屠杀的二十周年纪念,以及五年前的意大利拉奎拉大地震。
可是,我们中哪个孩子会独自先行用餐,而不把食物首先送给母亲——我们的无染原罪之母——玛利亚?其次,玛利亚因着天主的特殊恩典,藉着基督的死亡、复活和升天,自己未受原罪的沾染与玷污,这是天主的作为。
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一个男孩很不幸在很小的年龄丧失父亲,再没有与一位父亲般的人物相联系。
教宗以弥撒选读的《玛窦福音》为省思的题材,表明生命的最终意义如同十童女的比喻,必须出去迎接新郎(廿五1)。这新郎就是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的耶稣(弗五25)。
礼仪本地化的路径、基督宗教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问(张文西神父,圣经博士,河北神学院教务长,信德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化和礼仪本地化是互相影响的,是双向的,我在学圣经中发现,古犹太文化与中国的古文化非常接近
近年来,我们的兄弟教会——基督新教由于对福传的重视,领洗皈依人数很多。在这公认的事实面前,也引发了我们神长教友的一些议论。
教会礼仪年的高峰是逾越节三日庆典,即纪念主的晚餐、主的受难死亡和主的复活。每次举行主的晚餐都是在宣告主的死亡和复活,并期待祂的再来。
圣座医疗牧灵委员会在梵蒂冈举行的第七届委员大会于3月22日结束。会议结束之前全体委员蒙教宗接见。教宗向他们说:在照顾病患时,我们为天主的爱作证。人的生命尽管脆弱,但生命的尊严必须永远受到维护。
有些人指教宗的话与教会的伦理传统对立,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改变,另有些人则担忧这是打破教会有关避孕的教义和对抗艾滋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