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没有走向传销形式的宗教,则会出现另一些弊病,不是邪教,也不是正教,而是四不像,它们大多过于形式化,比如笔者曾接触一个农村所谓基督教的信仰者,他们的教义中规定亲人(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去世后不能哭泣、不能纪念
哭声,只是隐藏在了亲人的心底。一只木制的棺椁,没有热闹的装饰,朴素地躺着,始终如一。这是冀南平原上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教友村,全村98%以上的村民都是教友。新亡者张梓磊,是村里的老会长。
学起来容易得多;二是如果考国内相关音乐学院也是非常困难的,竞争十分激烈;三是即便考上国内的学校,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也上不起;四是我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全家都在新加坡定居,励勉过去之后也不会感觉人地生疏,亲人可以帮忙照顾
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来时,人们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猎的亲人叫回来,团聚在一起,而且都群居大洞穴中,每个洞穴中多达百人。
99年4月,又赶他母亲去世,患病的痛苦,亲人的离去,在他46岁人生旅途上的考验、压力接踵而来。最近爱心小组再次慰问他:双目失明带来的不便也慢慢适应了,吃饭是大难题,吃了就吐,真正进食很少。
为了将福音传给我们,他们远离故土,挥别亲人,克服路途的险遥、风俗的差异,将自己的生命和爱都完全献给了我们这块土地。
也就是说本来我们和自己家人、亲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合一与共融、彼此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是双重的幸福,多么其乐融融的一个境界啊!然而,事实上,却被我们自己打破了,被我们的自私、欲望和困惑打破了。
苏神父的每一首作品,如今都是遗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趁着作品尚未遗失,教区或神父的亲人应亟待挖掘和搜集作品刊印成册,以供后人传唱赞美天主之用,并以此纪念尊敬的苏百勤神父。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经验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如家中出现变故,亲人的离开,事业的失败等等,只要我们不放弃心中的信念,不放弃祈祷,不放弃对天主的信赖,天主会来安慰我们的,因为祂应许天天跟我们在一起。
有人很形象地比喻人生就是一场旅程:我们在亲人的等待中来到这个世界,也在亲朋好友的哭泣哀叹中离开这个世界。在旅程的意义之下,基督徒的人生之旅就是从现世暂时的家,回归到天父永恒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