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将父母与事天相提并论:《礼记》上说,“仁人之事天如事亲、事亲如事天”。《孝经》上也称孝为“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先人将父母视为天之代表。
18岁的小美,有自己的梦想,只读到小学六年级的她,看到同村的女孩们都出去打工了,也就向父母提出要去北京打工。父母开始不同意,但在小美的软缠硬磨之下勉强点了头,于是,小美结伴去了北京。
(玛18:3)如果我们将圣三比作一个家庭,父母比作天主父,那我们就如同耶稣一样是孩子,而圣神就是我们与父母间的爱。
有70多位老人参加,为表达儿女们对父母的孝爱之情,田神父特别安排了一个礼仪___儿女为父母洗脚,奉献给父母一份节日的红包。
接触过很多主内的父母,她们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都摸不透他们在想些什么,作父母的好像只能为他们提供衣食,至于灵里的沟通,真的是望洋兴叹。
修道人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确是对家庭的完满造成了影响,但是这种残缺却有着信仰的美。
因此他们只有完全交付,全心地到父母那里寻求帮助和安慰。完全地接受父母的爱,就像耶稣希望我们完全接受天主的国,接受天主的爱。 有人说:是小孩对他人的信任和依赖之心。
信德讯春节将近,1月13日至1月16日,临汾教区刘根柱主教代表教区踏上首次禧年春节慰问之旅,向所有在本教区及外教区服务的神父、修女和修士的父母表达感谢并送上新春礼品和祝福。
(路18:15-17)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是为父母所爱。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是弱小无能。因此他完全信任父母,绝对依靠父母。孩子的愉快微笑,正是答复父母所赐给他的亲爱和安全。
父母抚养儿和女,从小到大不容易。身脏立即用水洗,勤换衣服按四季。惧怕风寒侵儿体,事事关怀胜爱己。盼子成龙人所欲,适龄送校去学习。父母勤劳挣货币,积攒经费为教育。各个爹妈将儿育,是为老时得儿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