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将父母与事天相提并论:《礼记》上说,“仁人之事天如事亲、事亲如事天”。《孝经》上也称孝为“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先人将父母视为天之代表。
人们在追求自身物质享受的同时,越来越忽视对父母物质生活乃至精神领域的基本保障和需求。一些人,一味地抱怨父母没给自己留下丰厚的资产,没本事为自己谋求个好差事,让自己活得很不风光。
18岁的小美,有自己的梦想,只读到小学六年级的她,看到同村的女孩们都出去打工了,也就向父母提出要去北京打工。父母开始不同意,但在小美的软缠硬磨之下勉强点了头,于是,小美结伴去了北京。
是在世俗化过程中父母在信仰传承上没有尽责。首先,许多虔诚爱主的父母,在忙碌的工作、家庭与信仰生活的交会下,认为只要热心事奉天主、追随耶稣基督,信仰自然会传承,子女自然会跟上。
(玛18:3)如果我们将圣三比作一个家庭,父母比作天主父,那我们就如同耶稣一样是孩子,而圣神就是我们与父母间的爱。
接触过很多主内的父母,她们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都摸不透他们在想些什么,作父母的好像只能为他们提供衣食,至于灵里的沟通,真的是望洋兴叹。
修道人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确是对家庭的完满造成了影响,但是这种残缺却有着信仰的美。
有70多位老人参加,为表达儿女们对父母的孝爱之情,田神父特别安排了一个礼仪___儿女为父母洗脚,奉献给父母一份节日的红包。
因此他们只有完全交付,全心地到父母那里寻求帮助和安慰。完全地接受父母的爱,就像耶稣希望我们完全接受天主的国,接受天主的爱。 有人说:是小孩对他人的信任和依赖之心。
(路18:15-17)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是为父母所爱。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是弱小无能。因此他完全信任父母,绝对依靠父母。孩子的愉快微笑,正是答复父母所赐给他的亲爱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