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主耶稣接受苦难和死亡,是为了选择承行天父的旨意。作为真天主和真人的主耶稣,祂自己也非常不愿意受苦,不愿意死亡。没有人喜欢受痛苦,没有人愿意接受死亡。然而,主耶稣接受苦难和死亡是含泪的选择。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人的生命从出生就是一条迈向死亡的路程,这句话看起来很悲伤,毕竟生活的终点不是走向死亡,可是生命中的死亡却成了一个难以跨越的关卡。
教宗省思这段福音记载说,死亡的经历涉及每个家庭,但从亲情的角度看,死亡从来都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对父母而言,看到自己的儿女死去是一件尤为悲痛的事,有悖於赋予家庭意义的亲情本性。
临终关怀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坦然地面对死亡。
不知道能不能说,这两个节日代表了东西方对死亡和死亡后的态度。
东正教大公宗主教、君士坦丁堡总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发表复活节文告,他说:基督为那些愿意在复活之路跟随祂的人而复活了,而那些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散布死亡,且相信这样能延长生命、改善生活的人们判处却给自己判处了死刑
——突破痛苦与死亡的桎梏前言人类的痛苦与死亡种类繁多。种种的痛苦与死亡都是人生必然和非自愿的事实。只有痛苦而没有死亡,或者只有死亡而没有痛苦也许还比较容易接受。
我们会对导致主耶稣死亡的“平庸邪恶”感到乏味、沉闷吗?
问题二十六:为什么死亡的刑具却成了基督信仰的象征?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奥秘。我们经年累月所建树的,我们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似乎顷刻间灰飞烟灭。
教宗方济各为一年来去世的枢机和主教们主持追思弥撒,谈到人性面对死亡的迷失感,这种悲伤让人以为藉著死亡结束了一切。但信仰改变对死亡的观念,邀请有信仰的人不断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