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沉淀在我们酒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让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值此时代,于圣神的引导下,我们教会益发强调福音之最基本内涵,以挑战结构性贫穷、循环式暴力的不公不义。身为天主教会的仆人,我们将此种正义、和平的关怀视为吾人的使徒工作。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将能打破「冤冤相报的循环」,接受希望的道路。「学习活出宽恕有助于增进我们的能力,以成为和平的男女」。真正的和平通过更正义的经济体制而来。
神父、骨干、热心教友形成了一条福传链,加快循环、加速运作。一个人是指头,一群人是拳头,指头和拳头的力量怎能相比呢?中国有句古语:好铁能打几颗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可是无限的啊。
国家社会对高水平残疾运动员的支持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教宗方济各认为这正是“一幅大同世界的美好画卷”。“残奥大家庭”最大的胜利在于形成了创造国际残奥会运动的社会群体。
“不播种食物,而播种善良,努力创造一个善良的循环,让善良围绕人们,并使人们成长再成长。”这是伊雷娜·森德勒的话。圣经上耶稣同样要求我们作盐做光,用我们的善行光荣我们的在天之父。
其实这个信仰历程就是每个基督徒信仰更新和成长的旅程,而且是不断循环的历程。身边发生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触发这个历程。
否则,写成另一公式:“牧灵———牧灵———牧灵”,这样平面循环,原地踏步,永无发展,教会何时长成大树?果如是,哪里会有更多“飞鸟”(教友)前来栖息其中呢?换言之,堂里无人,何牧之有?
当一个传教员出去传教时,神父、修女要去看望他的家人,让他的家人感觉到教会的关心,那么他们会受感动,就会支持传教员外出传教,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两位妹妹对我说完以后,修女走过来,慢慢说了一句话,是很平淡的语句,我却立时泪如雨下,就好像被唤醒,打开了心中的泪泉,直到30多人走完了循环,我还坐在那儿不停落泪。这个经历帮我解开了读圣经时的一个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