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斯洛文尼亚的“马可·波罗”
2008-05-30

AugustinF.Haller-stein,乾隆初年,他以耶稣会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并得到乾隆的赏识,自1739年入朝为官,直至1774年在华去世,35年中历任钦天监天文和数学学士、补监副、监正、数学天文会会长等职,并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

一九二四年首届中国教务会议
2024-08-01

分析该教务会议与罗马教廷传信部重整中国传教区努力的具体联系,阐述会议决议案与1919年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usXV,1914-1922年在位)《夫至大》(MaximumIllud)宗座牧函的内在精神联系,诠释会议决议案与中国文化融合的尝试

上海:耿卫忠牧师为佘山修院师生进行圣经翻译讲座
2023-12-11

—译经、释经、讲经》,耿牧师从圣经翻译的历史脉络切入,切实分析了在圣经中文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时代性、社会性需求,以及圣经翻译和注释在面对不同时代、不同群体时需要新的解释的问题,并提出了当圣经中文翻译与中国文化相遇时

罗马:教宗方济各敦促世界不要害怕中国的崛起 (全文 更新版)
2016-08-19

编者按:2016年1月28日,教宗方济各接受了《亚洲时报》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资深研究员方济各•郗士的采访,前所未有地论及到中国和中国人民。在这场于梵蒂冈所举行的为时一小时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礼仪教授张秋林神父专访
2012-03-02

记:本地化是两种文化的融合,那基督文化和中国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一个文化主导另外一个文化吗?

浙江:上海光启合唱团在苍南龙港举行专题圣乐演唱会
2011-11-08

第二幕益友直谅而多闻讲述了他与徐光启先生跨越中西方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为融入中国文化、更好传播福音所做的许多努力。第三幕彬彬文质君子兮强调利玛窦在中国30年,他的全部言行至今是神长教友的楷模。

教会礼仪的标记象征——礼仪中的坐立跪
2011-11-18

一、中国文化中的坐立跪古人们常席地而坐。古语上说:虚坐尽后,实坐尽前。跪,表示对长上的尊敬。立,在古代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上古时,君臣相见一律站立,讨论政事时则同坐。

四川:南充神长教友纪念5·12大地震遇难同胞
2009-05-12

这次书写这个“博”字表达用耶稣基督博大精神的爱情融洽中国文化之中,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书写“大爱”。以实际行动见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共建和谐美好社会的良好愿望。

梵蒂冈:集邮及钱币局发行利玛窦神父等纪念邮票
2010-06-24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今年5月29日,在接见利玛窦家乡的信友们时表示“愿利玛窦神父的榜样激励福音与中国文化间的新对话”,教宗指出,利玛窦被中国人接纳,他不再被当成外国人,而被誉为“泰西儒士”。

在历史记忆与先知前瞻中的刚恒毅
2019-09-22

他是天主教神圣艺术的捍卫者,这艺术牢固地植根于唯一的信仰,以不同的文化语言表述出来,包括中国文化。他是在世界大家庭中架起桥梁的人,将东西方联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