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石仲芳修女说:既然国家有了这方面的政策,我们就应该加强自身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与当地民政部门协商争取,确保身份合法,生活和教育有所保障,也就是我们今后要名正言顺地做慈善。
当获知我们是从光启社过来时,其中的陈柏仲弟兄马上询问我们是否认识丁松筠神父,并兴奋地说道:我们这代(台湾)人是看着丁神父的电影长大的。这位新教弟兄非常崇拜丁神父,离开前,请我们务必代他向丁神父致意。
1656年聂仲迁神父著《中国礼仪报道》。十七世纪,利类思神父的工作最为卓著,中文修养极高,译著甚多。
富人与穷人的财力差别极大,富人能做的,穷人不能,但在天之功,穷人不一定比富人少。天主看人心,不看钱财。老父收到的献仪,除了教会所需,总不忘穷人,他是施舍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有难就应帮助。
换句话说,印度有种族制度,却没有把人划成贫富两个种族的制度,更没有把穷富两个人群人为隔绝的制度。不会有人为的铁扫帚,不断把他们驱赶到公众视野之外;不会有人为的高墙,把他们跟整个文明世界隔开。
所有参加者都本着坦率开放和共融合一的精神,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和富溢洞见的建议献给大会。
此时此刻,我们怎能不特别想到非洲某些地区,如达尔富尔,索马里,想到惨遭折磨的中东,尤其是圣地,伊拉克和黎巴嫩,最后,也想到西藏。为这些地区我鼓励寻求能够维护善与和平的解决之道!
光启自领洗后三十年中,与西士孜孜论道,教理愈明,信光愈富。其信德之卓越,尤显于传扬圣教,保护真理之功业。晚年身为阁老,兼任尚书,在神父前,自称后辈。
但是可以有例外,像教宗庇护十一世于1937年用德语发表的通谕《在焦虑中》,此通谕由慕尼黑主教富尔哈柏笔录,并经梵蒂冈国务部长帕切里枢机主教修改,帕切里枢机就是后来的庇护十二世。
信仰不分地域,跨越貧富,行穿於不同人族,將彼此的愛心傾注於此劇,傳播你的善行,廣揚主愛聖輝。此劇的拍攝非商業性質,是來自於我們的心靈對上主的虔誠與敬拜!是我們滌蕩塵念、懷善揚愛的奉獻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