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清楚:耶稣所行的奇迹不能被仅仅理解为相反自然规律的行动,而是天主的国即将来临的标记,是爱的天主临在的象征,他将圆满的生命赐给他所创造的万物。所以福音中大部分的奇迹都是治愈的行动。
“只有天主才是全能的,宇宙万物都是天主所造。”“对人真诚、有爱心”“做人要朴实无华”。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光辉的。1975年5月父亲患脑梗,历经3年,多次反复于1978去世。
确实,在如此期待之后,“为这位世界的救主没有住处,为这位万物都是借着祂并且为了祂而受造的”(参哥1:16)”(本笃十六世,《幼年故事》,2012年,80页)。
作为基督信徒,我们要在主的教会中善尽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努力做好个“四个关系”的维护与提升,亦即“个人与天主的关系、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万物的关系”(参阅《梵二文献教会礼仪宪章》)。
《天主教教理》第2288条阐释十诫的第五诫说:“生命和身体健康是天主委托给人的珍贵宝物,我们应该合理地小心照料,同时顾及他人的需要和公益。”
重要的是,面对这现况的司铎能明白自己对孩子的责任:孩子的益处和照料必须是教会关切的重点,力求孩子不仅生活无虞,而且在教育角色、对父亲的情感方面尤其不会匮乏。
为此,教宗近日批准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以此作为圣座承诺照料我们共同家园的具体记号」。接著,教宗把目光转向儿童。
我们照料的是一个在成长的生命,我们握在手中的是美丽之极的事物。因此,这个方法为教会的灵性生命和牧灵生活恰好是重要的”。最后,马斯佩罗教授谈到教宗方济各的训导与“否定神学”的关联。
此外,教宗也谈到联合国第26次气候变化大会上所达成的协议,称这协议催促世人更努力、迫切地照料我们共同的家园。
月发表了关于对生命处在危急和末期病患护理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SamaritanusBonus)信函,强调“不治之症绝非无法护理的同义词”:那些患有绝症的人,以及出生时就显示出存活的期望渺茫的婴儿,他们有权利受到接纳、照料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