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天中有如此丰富的经历,感恩天主的召唤,因同一个心灵渴望的梦想,让大家走到一起,踏足圣地追随基督的脚步,一路上在反省与痛悔中使大家的心灵不断被感动,不断被经验、被充盈。
这些奠定了人与人沟通的基础,承载了「传教士抵达每个人身边的梦想」。为此,教宗呼吁「重视这一切工作,并在这方面投注心力,促使克服无法沟通和缺乏相遇的藩篱。
如果在困难中,我们能练习这种世代间的对话,「将能稳固地扎根于当下,并从这个位置探讨过去和未来:回顾过去,从历史学习,治愈那些不时影响我们的创伤;展望未来,激发热情,让梦想萌芽,唤起预言,满怀希望。
要作梦,我们就必须睁开双眼去梦想,被博爱、手足情谊、友谊,以及人人得享正义的这些愿景所驱使。
体验基督的慈悲是意想不到的,即使在新加坡,在充分展示技术功能完美与和谐共存梦想的进程中,也可能以许多令人惊讶的方式发生。
为此,呼吁广大神长教友和各界朋友多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以闫修女等人为榜样,勇于为爱而捐献自己的遗体,使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得到救助,同时为医学研究做贡献,造福社会人群。
慈幼会的会长知道,他们一切的开始是基于前沿教育的一个梦想,这是圣若望·鲍斯高的梦想。这个梦想把他的慈幼会的会士们推到世界边陲巴塔哥尼亚(南美洲的一个地区)。我们还可以提供其他更多的例子。
物质的确是可见可闻、可触摸可占有、可欣赏可享受的,所以我们比较容易把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奢华,当成我们生活幸福与快乐的衡量标准,并把它当成我们人生的梦想与追求。
人生不能重新选择移民美国,享受高科技、高质量的生活可谓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当真正踏上这条路的时候,那种在异国他乡打拼创业的艰辛,语言不通带来的种种困难却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
走在耶稣的路上,怀揣耶稣的梦想,实践耶稣的教导,我们一定会走进幸福满满的父家。因此,我们化“近乡情更怯”为“近乡情更浓”,回父家不再是走向一个暗淡的、令人心烦意乱的未来,而是跟天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