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明朝的利玛窦,天主教会才开始在中国文化中扎根。时隔不久,又出现了礼仪之争,给刚刚展开的中国福传运动重重的一棒。中国教会福传的再复兴应该说是1840年之后的事情了。
圣保禄教堂建成之初在中国南部是非常著名的,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曾在此研修教义,如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德国教士汤若望。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也都曾在此研习过教义。
哥哥忙着拍利玛窦等纪录片时,小丁收拾废弃教堂,在部落开办美语教学托儿所,六十多个孩子,没有钱也能来。听神父兄弟说起守寡的母亲在未亮灯的房中哭泣,几乎可在对话中看到母亲的伤心及他们的挣扎。
而打开中华福传局面并延续至今的应归功于明朝来华传教的意大利神父利玛窦。400多年来,中国的传教事业虽几经起落,但仍在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教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期,教友人数急增。
在捐助倡议中写道:“我们感恩自400年前徐光启——利玛窦的友谊: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人事非测,贤友胥助。”在几位修女和许多爱心人士的协助下,一笔笔捐助汇集到一起,一批批防护及医疗物资在寄往意大利。
比如众多志愿者和小团体的热心行为、见证生活就证明他们并没有忘记、远离天主。美国教众的信仰热火并没有减少。
那段时间,(耶稣会)长上有意让我去哈佛大学念历史,可我很着迷于利玛窦、汤若望这些传教士把西方科学、文明带到中国来的历史。
献身的修道志愿者生活在服从、贫穷和贞洁三愿中。
我们中华民族每遇灾难,人们都会纷纷献出爱心,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无论是师生还是商贩,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会行动起来为遇难同胞送去温暖,甚至还有一些自愿组成的志愿者去救灾。
志愿者抬着圣母圣像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约有几千人的朝圣队伍跟在后面,每人手中都持一只点燃的蜡烛,在蜡烛中间,有一造型很美的,淡蓝色碗形的纸围着,避免风吹,边走边念玫瑰经,并放声高唱赞美圣母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