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人,我们的感觉只知道此时此地的存在,可是理智却认识绝对和无限的存在。此时,人的理智活动就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人的理智实体(灵魂)的活动能力超越物质就可以得到证明。
这些感觉和体验将会产生种种的宗教经验,从而促使祈祷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祈祷能使人摆脱消极的情感,保持心平气和,从而得到精神安慰,因而其心理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屹立不倒的铁人,他的突然去世,让我突然感觉到我的存在似乎没有了依据,过度的依赖总让我沉浸在一个消沉的氛围中。
我感觉人们大多以自己的要求为准,请天主屈就于我们的意愿,也有个别的教友在祈求时不忘承诺:“天主,你若赏给我某些恩典,我将如何、如何……”颇有“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意味!究竟应该愿谁的旨意奉行呢?
第三天,这一次印象最深刻,我清楚记得分享的是玛尔谷福音第一章四十四节:耶稣治愈了一个病人,我看到了自己灵魂上的病,感觉到了天主给予我的治愈,他的爱打动我的心,叫我向他低头承认已往的懒惰懈怠等的过错,从那三次经验以后
我感觉自己是一个逃兵,是一个可恶的叛(因为此时天主的召唤更为强烈),当我鼓起十二分的勇气写了一封长信,跟他说“Sorry,byebye”之后,整个身心顿觉一种解放式的自由,我恢复了最初的平静,这平静一直伴我到现在
第三天,这一次印象最深刻,我清楚记得分享的是玛尔谷福音第一章四十四节:耶稣治愈了一个病人,我看到了自己灵魂上的病,感觉到了天主给予我的治愈,他的爱打动我的心,叫我向他低头承认已往的懒惰懈怠等的过错,从那三次经验以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少的时候,许多人仍然感觉不到快乐,总觉得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灵魂的饥饿感、危机感,对真正幸福的渴望。为什么会有这种内心真实的体验呢?
当年少躁动的我感觉生活的乏味,独自一人不告而别地离家出走。在孑然远行的途中,在陌生的城市漫无目的地游荡,就会有人在我耳边叮咛:孩子,你要记住回家的路。
自我都丢失了,人还能用什么来感觉、体味生命的价值、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