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弥撒讲道以依撒意亚先知的话作为开场白,邀请信友们省思:上主今天要我们在何处建设自己的信仰生活?教宗的回答是:要以记忆、信德和仁爱为建设我们信仰生活的稳固基础。
教宗指出,他注视着自己被意识形态粉饰的灵魂而感谢上主。因此,真正的安慰需要他者性。首先需要领受,因为给予安慰的是天主,天主赐予这恩典。此外,真正的安慰也需要通过他者性才能得到成熟,即安慰他人。
每个人心里有一份渴望文化上的差异能够在各大洲之间造成障碍,但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差异之外,所有人都形成一个家庭:访问中国之行更在我们心里加强这个信念。
在当天的《福音》中,童贞圣母这样祈祷说:“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路一46-47)。教宗提到这祈祷中的两个动词,“颂扬”和“欢跃”。
在圣经中,作为人类,我们最显著的活动就是“报谢上主,感谢他赐给我们的一切恩佑”(咏116:12),或者用圣经术语来说就是:“赞美天主”。“愿天主受赞美……他以各种祝福祝福了我们”(弗1:3)。
我们创办这个刊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谨遵耶稣基督“你们要成为地上的盐,世上的光”的教诲,弘扬教会“上爱天主,下爱世人”的精神,以言以行,传播福音,见证信仰。
继而讲到:人生如过客,就像一个课程,上完课我们都要下课,都要回家,回到天父的家。信仰告诉我们,死亡只是生命的改变,并非毁灭,让我们怀着信德和希望,共同为亡者祈祷。
姥姥早看透了我的心思,将一个圣母圣牌放在我的手里,嘱咐道:“兰,拿好戴在脖子上,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它。”回到家,我舍不得把圣牌戴在脖子上,就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子上的那个座钟里。
当神父预备圣体时,有两位男士把一块又长又白的布拉直在祭台前的横栏上,这是当时为防止圣体跌在地板上而用的布。领圣体时,信众来到祭台前,有些用手领圣体,有些则用口领。
教宗方济各在明爱会接待中心的圣门前祈祷说:「这是上主的门。请给我敞开正义之门。上主,因祢大施仁慈,我得以进入祢的殿宇。」语毕,教宗双手推开圣门,伫立门前静默祈祷片刻後,走进举行弥撒的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