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就是请老会长出面,他穿上褪色的老军装,胸前挂上援朝的功章出面找乡长县长,没两天就把现钱拿回来了,漂亮的学校随之也建起来了。那次村里修柏油马路,也是请德高望重的老会长到乡里要的钱。
对某人人的功与过,如著名历史人物,早有历史评说,我不敢妄加评论。有些人虽然有功,甚至立过大功,但也难免犯过错误,以致功不抵过,当然更谈不上“不朽”。
当时,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但他眼眶中清澈的泪珠和那份同情,永远的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从那以后,我就成了遗捐志愿者,和张普照的接触也慢慢多了起来。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刮风下雨,她都毫不动摇去两三里路远的教堂望弥撒。虽然我从小受她的熏陶,但我却不热心。小时侯怕她,无奈地跟着去,长大后,有了工作,离信仰距离越来越远。即使后来教会开放了,依然如故。
她带头出资,又积极筹划,建起了我们乔顶村的第一个天主教堂。从教堂的建设,到装修,到圣像画的布置,到花木的栽植,事无巨细,她都亲自设计。后来,村里搞小区开发,教堂因为在小区的范围内,被迫拆除。
北京北堂也称西什库教堂,是北京目前最大的天主教堂。北堂曾经是多位主教的座堂,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最近这几年,杜嫂都是在家附近的谈固村参与弥撒,这是市区东部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随着市政府三年大变样的规划,城中村全部被开发,教堂临时迁到了距离原堂址不远的跃进路边。
每周五来到宜昌天主教堂,总会有一位中等个头、衣着简朴、笑容可掬的老人接待。为前来参观的教内外朋友讲解教会的道理,或者干脆跪在圣堂默默祈祷。他就是该堂口的福传义工黄继富。
这份题名"2004年四旬期特刊"的杂志,由救赎主会会士发行,将在英国境内所有的天主教堂区中出售。在四十天中依照这些建议生活,能够对教友的生活方式做出影响,激发他们度醒悟、返璞归真、静默和祈祷的生活。
漳州天主教堂原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砖混结构哥特式双塔楼,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由于城市旧城改造,原教堂拆除重建,工程于2002年底开始动工。历经两年多的辛勤施工,于2005年下半年竣工。